新概念第29课讨论过文化对于身处其中的人幽默感的影响。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幽默体现的是一种审视世界的角度(Humor is not a mood but a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正如29课提及的,这种角度深受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感深刻的影响。每个生活在一种文化氛围中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角度。也正是如此,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常常遇到很多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
英文诗歌同样如此。英文诗界流派众多,其中有一派被称为抒情诗(lyric)。抒情诗抒发情感的方式多样,有一类被称为视觉诗的作者认为,诗歌中的单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品位、形态甚至声音,所以他们通常比一般的诗人更加敏感,对于他们而言,不仅韵律、意向和修辞手法可以作为诗歌的表现手法,单词和单词的排列本身也可以作为诗意的一种展开形式。以下三首是最富代表性的三首视觉诗: Mountain Graveyard
By Robert Morgan
For the author of “Slow Owls”
Spore Prose
Stone notes
Slate tales
Sacred cedars
Heart earth
Asleep please
Hated death L(a
By E.E. Cummings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Fog
By Carl Sandburg
The fog comes
on little cat feet
It sits looking
over harbour and city
on silent haunches
and then moves on
第一首诗歌的形式被称为anagrams。这是字母文字特有的一类修辞手法。比如integral与triangle就是anagrams的一种方式。这两个单词的字母是同样的,但是由于字母的排列顺序不一样就组成了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单词。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单词本身包含的美感。正如中文经常调侃的“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这样古代文人特别偏好的文字游戏一般。
诗不可译,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灵活多变的形式。唐诗宋词都讲究意境,恐怕对于英文诗歌也是这样。兼具信达雅的翻译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确实是难上加难。中文和英文本身的差异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正如荷尔德琳说的,如何开端便如何保持(As we start, shall we remain)。所以作为另外一种语言的学习,必要的积累相对而言是非常必须的。
这里的积累包括,多读多听多写,进入英文使用者的日常语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另外一个文化系统中的语言。正如钱钟书先生随口就可以把“吃一堑,长一智”翻译成“a loss in pit, a gain in wit”。钱先生的信口是建立了在对英文多年的积累和使用中。诗不可译,但是不代表不能被理解。而理解诗歌正是建立在扎实的硬功夫上的。但凡外语有所成者都会感叹,语言学习除了勤学好思,没有任何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