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0

由"堵"变"疏" 听说读写拔高课堂上的中学生情感问题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1 22: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还没有孩子,也许再努力也无法真正体会父母看待子女的复杂心情;但是毕竟我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看到自己的很多同学初为人父母的样子,加上在新东方的讲台上跟很多中学生打过交道,故此希望这篇小文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很多时候,我对中学生的感情比较矛盾。一方面,羡慕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又可怜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补课成为常规、正常双休成为奢侈品的年代。
  高中生可以说是处在人生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放在玩儿和琢磨异性身上;青春期的血液涌动着他们叛逆的思想,越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越好奇,也越愿意去尝试;这些都让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不过我发现,其实只要跟他们的沟通方法得当,往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拿我刚刚结束的一个暑假班来说,班上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山东。他们对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大多颇有微词,特别是与异性交往方面,更是有很多槽要吐。当然他们也不是上来就会跟我抱怨这些,而是在我们彼此熟悉、他们认为我值得信任之后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我很惊讶,现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家长,特别是女同学的家长,会像看管犯人一样看管自己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搞对象。在这样一个传媒异常发达的年代,靠"堵"已经几乎不太可能达到让他们不谈恋爱、专心学习的目的;相反,我想是时候试试"疏"的方式了。
  所谓"疏",就是疏导他们澎湃的内心,而不是靠用冷冰冰的命令去浇熄他们的热情,那样很有可能会化冰为油,适得其反。好一点的做法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讲述自己中学时代的经历。比如,我会讲述自己和我同学在中学时代的事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对同学有模糊的情感很正常,但是这种感情几乎不会长久,甚至很快就会夭折,也许是在分班之后,也许是在高考之后,感情几乎每次都会败给距离。这样他们虽然仍会不死心,但通常会产生一种自我暗示,即,我跟某某某的差别太大,无法考到同一个城市,或者我跟某某某虽然成绩相当,但是想考的学校不同,几乎也无可能。
  另外一点,是尽量不要拦阻异性之间的正常交流和交往。我在中学的时候比较喜欢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一次打电话给她,是对方家长接的电话,那位家长问我干嘛,我说聊聊天。当我把这件事说给学生们听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让我说完剩下的故事,全部变得非常激动,告诉我,老师你不能这样做啊,你要编各种理由啊等等他们认为能够使得我和那位女同学成功聊天的建议。我问他们,难道你们都是这样欺骗自己的家长的吗?他们无一例外的说是,无论男女。他们又反过来问我,你中学的时候家里允许你跟异性经常一起玩儿吗?我说是的,我家里人会告诉我说,出去玩儿不要太晚,记得把女同学送回家,然后自己安全回来,他们立刻变得非常惊讶。过了一会儿有女同学说,那是因为你是男的。我说我姑姑对我表妹的要求是,跟同学出去玩儿可以,但是不要让别人花钱,记得早点儿回家,否则太晚的话人家还要送你回来,给人家添麻烦。学生们彻底沉默了。
  家长如果经常有意无意的持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与孩子聊到情感问题,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的经历或者朋友的经历(必要时甚至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去讲故事,也许会使得孩子变得与家长更加亲密无间,这样也会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听说读写拔高的老师们都是青春阳光、积极向上、浑身充满正能量的,通常在开课不久之后,学生们都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愿意和老师谈各种问题,包括情感问题。而此时,我们采取的都是"疏"的策略,到目前为止,收到的都是正面的回馈。
  如果您刚好看到这篇文字,不如试试改变一下态度,由"堵"变"疏"吧!
        (编辑:何莹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07:46 , Processed in 0.05723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