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0

新四级快速阅读及完型解题方法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1 1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速阅读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和后面的10道题。前面7个题是判断正误(包括NOT GIVEN),后3个是填空题(答案基本都是原文中出现的原词)。该题型需要通过略读和寻读法,乃至文章逻辑关系、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实现对随后的题目有效的判断和填写。
  因此,在解答题目方面,快速阅读并不强调一定要像精读文章那样通篇认真研究,相反,快速阅读题目更强调测试考生在实践语言环境中查询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也反映出四六级考试试图提升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改革方向。
  文章的篇幅和题目的设置都让我们感觉到,区别于精读文章,考生在解答题目的时候,需要使用特定的阅读方法和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进行快速阅读试题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阅读题目以预测文章内容
  预测是指在阅读正文前,对文章进行的预测性的主动思维。应该先读题目,后看文章,同时根据题目设想一下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以及所使用的词汇量的类型与范围,乃至题目涉及到的关键性的词汇。诸如,大写字母,时间,数字等用词,这些词汇都是在阅读文章查询信息过程中重要的提示。
  例如:试题中:
  1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ved roads were in place by 1921.
  2 General Eisenhower felt that the broad German motorways made more sense than the two lane highways of America.
  3 It was in the 1950s that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finally took action to build a national high way system.
  以上三题中,第一题的"1921",第二题的"General Eisenhower",第三题的"1950s"都是一些比较明显的查询定位点,一方面阅读题目,可以知道文章内容涉及到了公路建设方面的话题,另一方面还提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候要留意相关的特殊信息点。
  二略读和寻读巧妙搭配
  面对快速阅读这样一种新题型,考生应该巧妙地将略读和寻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而不要机械、孤立地使用某一种阅读方法。
  略读(或称为跳跃式阅读)(skimming)的重点在于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略读的方法是首先看一下标题(在有标题的情况下)。接着读第一段,抓住中心思想。再浏览一下其他段落的首句和末句。最后读完结尾段。
  寻读的重点在于有目标地去找出文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寻读时,要以很快的速度扫视文章,确定所查询的信息范围。同时明确查询信息的特点。如:问题或选项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则主要寻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有关日期、数目的问题,则主要查找具体数字;有关某个事件、某种观点等,就需要寻找与此相关的关键词,而与所查信息无关的内容可一掠而过。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候,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首尾句的出现
  如果短文包括几个自然段,则应注意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力求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句及结论句。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可以运用标点符号(破折号、小括号、冒号)了解抽象的词汇或句子的含义。因为这些标点符号的出现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解释其前的信息。但同时,由于快速阅读用词相对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和把握标点前的被解释信息,所以,可以将这些标点符号后面的信息删除,从而更加快速地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3、注意逻辑关系的运用
  逻辑关系分布在文章的句子内部、句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1)、因果关系:as a result ,therefore,hence,consequently,because, for, due to, hence,
  consequently等等。
  (2)、并列、递进关系:and, or, then,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moreover等等。
  (3)、转折关系:however,but, yet, in fact等等。
  这些我们其实已经很熟悉的逻辑提示词在文章中起的效果,并非仅仅是衔接文章的句子,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它们同时在给我们某种提示,告诉我们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在处理文章的时候,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你不是为了完整翻译文章而进行阅读,而是为了获取某些信息而进行阅读,所以,要利用逻辑关系简化阅读。
  例如,并列、递进关系词,意味着它们前后衔接的信息从主旨的体现上没有发生变化,而的表现为前后句子主旨的相似性,所以我们选择其中的一半进行阅读。这样,在保证了阅读质量的基础上,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速度。
  4、注意特殊标记的使用
  用最快的速度通读文章,找到自己需要的细节描述部分,并在有关的句子下做出各种记忆符号。文章浏览完毕,再将划线部分(或做其它符号)重新详读一次,并进行适当的判断。
  例如:在阅读文章时候,对于首段第二行的"Sept.11",第二段第二行的"Operation Safe Travel"、"14"第三段第一行的"1956"等位置就应该做特殊的标记,因为这里可能涉及到问题,阅读时就应该通过标记尽可能缩小寻找答案的范围。而"1956S"恰好和后面第三题"It was in the 1950s that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finally took action to build a national high way system."中的"1950S"形成对应。
  再例:文章倒数第二段:the interstate system has been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shipping and job creation: more than 75 percent of the nation's freight deliveries arrive by truck; and most products that arrive by rail or air use interstates for last
  leg of the journey by vehicle.
  以上这段文字中,"creation"之后出现一个冒号,它说明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后面的信息可以考虑放弃阅读,但是,之后有"75"这个一个数字,可以仅将数字做特殊标记,其他部分忽略。
  三研读法以辅助
  除了在阅读理解中运用略读法和寻读法之外,有时还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某一特定部分,力求对其有较深的理解,或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推断等,这时就需要对这部分进行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这种仔细的阅读方法就是研读法(study reading),通常适用于推断型阅读理解试题。这种方法在快速阅读中使用并不多,但它对于快速阅读的解题方法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例如第8题:
  The great benefit brought by the interstate system was_______________.
  由于文章阅读我们使用略读和寻读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定位相对不是很容易,这个时候要刻意放慢解题速度,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发现这么一句:
  Above all, the interstate system provides individuals with what they cherish most: personal
  freedom of mobility.
  问题中的"The great"就相当与原文中的"Above all",所以答案就在该句中的冒号之后的信息:"personal freedom of mobility."
  总的来说,在试题中,快速阅读理解部分,由于其篇幅长,题目灵活,会让考生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对于该题型,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快速阅读测试的重点就是考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篇章主旨和特定信息的能力,因此,它更强调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贯彻。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了略读和寻读,必要的时候辅助以研读的方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还是很容易取得满意的成绩的。对于英语四级完形填空这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感觉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因为完形填空部分主要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和对英语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
  英语四级完形填空备考技巧
  本部分共20道题,考试时间为15分钟,分值是占总分值710分的10%.对于完形填空这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可以借鉴以下几种解题策略来应对考试:
  利用文章中心主题句解题方法――利用段首句或首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为给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出题者在设计完形填空试题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或是大半个完整的表达主旨的句子。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宗明义点出文章主题。因此,整篇文章的提示句往往在开头。考生应充分利用段首句提供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寻找文章的脉络与线索。
  2.分析认识文章结构,理解领会文章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明白文章结构,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明白了各部分是如何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也就更容易把握带空的句子所需要的是什么内容,因此就更容易选准答案了。这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词组、短语、习惯用法等英语搭配的知识,这对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特别有利。文章的逻辑关系不外乎列举、原因、结果、让步、对照、补充、目的、条件等关系。
  表示列举的连词:first, second, third……;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
  表示原因的连词: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
  表示结果的连词: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表示让步和转折的连词: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表示对照的连词: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表示补充的连词: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
  表示时间顺序的连词:when, while, as, after, before, since, until, as soon as, once
  表示目的的连词:that, so that, in order that, lest, for fear that
  表示条件的连词:if, suppose (that), supposing (that), unless, in case, so (as) long as, so far as, on condition (that), provided (that), providing (that)
  3.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
  由于完形填空的文章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围绕一个话题论述,因此在行文中词语的重复、替代、复现和同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个原则,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或同现的相关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来确定答案。所以,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概括词等。但由于我们在做题时不可能总是重复地阅读文章,因此,在做完形填空时要培养一种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运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及搭配关系解题方法
  做题时应注意文章中的搭配:
  ☆ 逻辑搭配:包括过渡词、连接手段、指代关系、肯定、否定等;
  ☆ 语义搭配:包括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异义词、同形异义词;
  ☆ 结构搭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句中或文中与其他词的搭配;
  ☆ 惯用搭配:即通常所说的固定短语。
  5.运用排除法解题方法
  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看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把排除法和词汇、语法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答题准确率。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
  ☆ 从时态、语态、语气、名词的数等各个角度分析所填内容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从而排除一些备选答案,缩小选择范围;
  ☆ 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搭配关系,从而排除一些选项;
  ☆ 弄清楚该题的句法关系,分析一下它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
  ☆ 判断所填的内容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应是什么词性,并分析备选答案之间的异同,从而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6. 运用背景知识和社会常识解题方法
  解答完形填空题时,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还不够,还需要考生把符合常识的一些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最后选出符合常识的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容易,整体上知道所选短文在说什么,那么局部上的每一个空填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1:42 , Processed in 0.07002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