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回复: 0

新东方学员:我是这样考上上外高翻口译的!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1 1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I,小女姓魏,山东非211、非985英专学生,居然接到了上外高翻英语口译的录取通知,愣了半天,不敢相信。第一个要感谢的是翻译老师杨军,把我领进了翻译的大门并一路鼓励鞭策。
       

230_141022171055NfXDqGr2zj1KOQDW.jpg

230_141022171055NfXDqGr2zj1KOQDW.jpg


          我是新东方迷,中学就上了多次新东方,每次都开心死了。大一,大胆报了二口班,结识了三位无法形容的老师,对语言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杨军老师随意的一句话最铭心,“口译是世界上最单纯的职业。”作为一个头脑单纯的人,经常被同学取笑为现代阿甘的人,我看到了希望。杨老师给我指的路是本科考取三笔三口,好好学习二外,冲北外高翻。
          光阴似箭,三口三笔一个没过,二外也学的艰难,一门心思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碰的头破血流,心理受到严重打击,自我结论:不是口译的料,中断了口译学习。失去了才知道真爱,不练口译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喜欢口译,但路不好走,由于二外不过关,又不想背政治,北外高翻是不敢想了,心里真的觉得对不住杨老师。为了鼓励我国内考研,杨老师给我开了免费听课证参加笔译学习,还跟我父母分析考研和出国的利弊,力主我国内考研。
          在我快要放弃考研的时候,碰上了国家推免保送新政策第一年,作为学校第一届推免生,得到了推免机会!于是同时报了北外高翻和上外高翻。
          北外考英语笔试、口试和二外;上外考英语笔试、口试。
          我脑中不断回荡着杨老师的教诲,“要好好学二外”,不听话,肠子悔的寸断。俞敏洪老师说过,“路走不通时别傻等。”于是在10月4号,我怀着近乎绝望的心情毅然决定放弃之前对北外的一切努力,从零开始转战上外,而9号就考试了。所以只有4天左右的准备时间。4天啊!
          虽然只有4天,但是在开始准备上外的那一刻心里的纠结烟消云散,内心却很安详。大概是觉得本来就是绝处求生,考不上自己活该,考上了是神迹。目前只能把剩下一点时间最大化利用,尽力去挽救。却正是这种怀着一线希望赴死的心态,让最后几天呈现了上升趋势,也把原来对口译的积累充分调动起来了。
          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分别在两天考。
          笔译三道题:名词解释,文章写总结,汉译英。
          对笔试,我只想说:一定要看清楚题目啊!!
          第一题,4个英语名词解释: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UN headquarters, Scotland
referendum,
          Washington Post. 都是新闻或较常见名词,一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是让解释,不是翻译出汉语名放那就好了的……
          第二题,给英文文章写汉语总结“Write a summary of the following essay in Chinese.”
默哀,死伤无数……
          最惨的中枪者是将其当成了英译汉,开始全文翻译的孩纸们……
          第二批中枪者是写了英文的summary。我差一点被扫射到,看到summary本能的以为是原语大意总结,开始写英文题目,写完题目后突然发现是用汉语,于是就把自己的题目括号了起来……
          然而,文章本身并不难。逻辑、行文也很顺。
          第三题,汉译英,除了经济或金融类专业的同学,我估计没几个看懂原文的。(这是汉语啊,都读不懂的有木有!)各种金融、经济、股票类术语。我写着写着就笑起来了,丽君啊,你写的话自己都读不懂,怎么让别人读懂?有好几处,为了总体的流畅达意我少翻了很多原文表达,实在不能删的地方,很多词由于确实不懂就词对词硬翻的,可能失了不少分。
          这道题是考察你的造句能力吧。如何把各种陌生的成分尽可能的用最优质的语言连接的能力,抑或是临场遇到生词时的翻译处理能力?
          总之,很少有学校会像上外这样吧,在读题的认真度上做些文章,于不经意间也考察着你作为口译员应有的细心。
          口试是二段无笔记复述:英译汉+汉译英
          先是一段英译汉,听完用汉语复述大意;然后一段汉语,用英语复述。两段都是以视频形式,视频中一个人念一段文章,念完后考生开始复述。不让记笔记,干听。唯一的工具就是脑子。进考场后,没有废话直奔主题,两段翻完走人。
          面试分了4组,一组十几个人,分了好多场(这是报了多少人……),很多前一天笔试中枪者口试都没有来……
          口试在一个巨大的会议厅,各种正式,各种高科技,1对3,3位老师盯着你,要镇定。我和另一个女生在门口候场,她一直在踱步,说紧张的不行。我本来特别紧张,但是突然想到孔令金老师的话,“你们将来是要做大会翻译的人,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人,现在都紧张,将来怎么做口译?”忽然就不紧张了。是啊。跳出自己,回想口译班老师说过的话,此刻你的身份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口译员,你会怎么做?
          英译汉做到很差,太长了,视频里的英国帅哥念手里的稿子,一页一页的翻,仿佛总也翻不完。说那么长,还那么快,你当我录音机啊!帅哥说到后面,我走神了几秒。一共就几分钟决定命运,不带走神的有木有!找死啊!
          (不过,做口译就是要把自己练成多功能录音机的。)
          刚开始翻,说的完全不是中国话,各种语法混乱,老师都开始皱眉了,于是赶紧调整状态,后面走神的那段信息漏掉了,直接跳过,接着翻之后的。虽然心跳的厉害,但表面一直故作镇定,故作自然。
          英译汉之后就立刻警觉起来了,前面已经做的这么差了,后面的汉译英必须做好,不然没戏了。所以,后半段汉译英还好,信息没有太多遗漏,逻辑、框架也基本上说出来了,也许后半段挽回了一点分数吧。
          无论翻译质量如何,自始至终,我记着东雷老师说的话“语流要流畅,像机关枪一样,要一直一个速度,要一直打不要停。声音要好听。要自然,要落落大方。”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各位战友,选学校时,选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性格,看你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更适合哪所学校,和看学校名声同样重要吧。多上学校的论坛淘淘宝读读帖,也会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性格。
          在选学校及备考过程中,也比较了下北京和上海的学校,发现北京的学校考的类型都很像,北外、外经贸、外交学院,大多都考交传、视译等,翻译能力偏重;上海的学校考的类型也都很像,上外,华师大等,大多考无笔记复述,考记忆力、逻辑力偏重。
          在选学校上,后来才发现,很幸运自己最终考的上外。因为,一方面,对于许多北京的学校,还是需要一定量的翻译的积累的,而我之前几乎一点翻译练习都没做过;另一方面,江湖传说中,上外重视英语能力胜过翻译水平,喜欢原生态、没太练过口译的孩子超过自学成才的孩子。我想,那好啊,我原生态啊!我太原生态了!
          另外,特别幸运的是,今年上外的考试风格和侧重点正好对我比较有利。北外上外都考复述,但北外是记笔记复述,我笔记练得少,手生,正好上外不让记笔记;北外口试考三项,视译、复述、评委问答,就要把精力分配开分别去准备,而我是需要集中在一件事上才能做好的一根筋脑子,正好上外只考复述。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会感觉出来自己的学习性格和哪种考试相克,和哪种相容的。倾听这些“感觉”,它们可能不仅会决定你的考试,甚至决定你将来的学习顺利与否。
          拥抱未知
          这一路得到的太多的启发,其中一点就是:通向梦想的路可能不仅是曲折的,甚至的不可预知的,但学到的东西,练得的能力却能够帮助你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或让你能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并化险为夷。所以,无论学什么,一定要始终学习、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己“临场应变”的能力。练成玉了,会被识出来的。
          我一路拐着弯,一路变着主意,一路出乎意料。几乎没有任何一步是在计划之中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可以被预测的。最终上帝的垂爱让我有机会在口译路上启程,感恩的落泪。仔细回想,我与口译唯一的接触就是翻译老师
       
                杨军的二口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1:11 , Processed in 0.07866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