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0|回复: 0

9月口译考前冲刺方略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1 17: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客本期的新东方9月口译考前冲刺方略专家:

  •邱:邱政政  上海新东方学校英语综合能力培训部主任。新东方集团培训师。口译教研组副组长。著名听力、口语及口译教学与研究专家,"M 7英语听说教学法"首创者。
  •江:江晓弘  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明星教师,口译教研组成员,高级同声翻译。曾获“CCTV杯”和“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双料冠军。
  •张:张驰新  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口笔译明星教师。口译教研组翻译课题组组长,首创翻译字母理论。
  •汪:汪亮  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明星教师。口译教研组听力课题组组长。高级同声翻译。网球大师杯、F1方程赛等国际大型赛事同传。
  •Eric: 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翻译明星教师,口译教研组成员。中、高级口译考试笔试阅卷人,兼口试主考官。
  模考的作用
  问:这次模拟考试刚刚结束,规模很大,有将近七千人参加。应该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那么这个模拟考试对于参加正式的考试起到什么作用呢?
  邱:新东方这次口译模拟考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七千人,规模在整个上海市是第一的。我们的出题原则是第一:可信度,第二:仿真性。原则问题我们一定会把握好,比如我们了解和分析了历年口译真题的出题趋势,还有结合最近的,还有去年和今年的时事,研发出符合考试趋势的全真题目,因而防真性是相当强的。在今年三月份我们同样搞过一次口译模考,那次我们对参加模考的同学进行了一些调查,参加模考的同学比没有参加的同学的通过率又要高出30%,所以说可信度也是相当高的,这次针对秋季笔试,我们乘胜追击,又举办了一次七千人规模的,不仅证明了口译本身的人气在不断上升,而且也证明了更多的人想要通过口译来验证自己的英语综合实力。对于模考我坚持一个原则:“模的好,才能考的好。”首先要有一种临场考试的感觉,否则在真正考试的时候你会来不及做很多准备工作,而在这种临场的仿真考试中,你就能做到了。
  问:模拟考试的水平有可能就代表了你真正考试时候的水平么?
  邱:是这样的。通过这次模考,我不敢保证你的分数有多么巨大的提高,但起码可以说你参加模考的分数和你真正考试的分数相差无几。因为这次考试是完全按照正式考试的程序来进行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要带着证件入场。我相信至少可以保证一点的就是:考生们会在真正的考试中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问:会比较放松,更容易发挥出考试水平?
  邱:对,我觉得这样是对考生最好的一个补充,不在于题目怎么样,重要的是感觉已经到位了。
  问:从这次模拟考试中能看出哪些问题?
        Eric: 听力失分的话主要在翻译这个地方,passage translation,一般是体现在记忆不够,短期记忆比较强,很难把这个文章的整体性表示出来,只能记某一个单词或者某一段话,但是整个意思就不连贯了。Sentence translation有些翻译部分是跟最近的时事新闻相联系的,这个部分中由于考生平常不看新闻,对这一部分比较生疏的。
         问:note taking和 gap filling是考生反应是比较难得分的地方,因为听了之后要马上纪录,然后自己再填出空缺的词,那么对于这一部分,这两个星期应该怎么样去准备,做真题吗?
        邱:平时还是一个大量练习的工作,更重要的是note-taking,首先要学会一个速记的能力,这个平时上课老师肯定会讲解很多类似的方法,当然每人也要学会塑造出一套符合自己习惯的特殊速记符号系统。
         问:是什么样的速记符号呢?
         邱:新东方的口译老师会教给你一套,当然你可以把这一套作为你的精髓,对其中的部分进行改进,把它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这是相当重要的。速记是平时养成的一种习惯,还要学会心记和笔记的结合,我发现很多考生在不断的记细节,但却忽略了对主题的把握,其实对于考生来说是更重要的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做任何的考题都是这样,首先要有一个大局感,get the big picture first,然后再一个一个将细节抓住,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周复习很关键
         问:17号就要考试了,现在离考试还有一个星期左右,考生要如何去准备?  
        江:其实剩下没有多少的时间,但是一个好的学习效率的话可以帮到好多好多。现在就剩下一个星期不到,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做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时间做一个更加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的话,其实在这一个星期还是可以冲刺的。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比较宽裕,就需要你在考前空出完整的三个小时来做一个模拟的训练,就像这次的模考一样,需要你在这三个小时之内做一个实战的练习。我们讲过,笔试的时间安排很关键。因为在一个小时里要完成四篇阅读和一个翻译。要调整好时间比例,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我每部分花费的时间有多少。听力也是如此,你可以打草稿,再誊写,但是你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它。如果没有做过练习就参加的话,会很慌乱。
  所以如果说考前你有三个小时或比较长的时间的话,你应该用来做一个实战的练习。有人说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每天晚上只有一个小时,那我建议学生就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你做过的真题上好好分析一下,去看一下你有什么问题,然后认认真真去解决它。多数人不会做这个功课,题目一做完就扔掉了。殊不知少了这样一个步骤,很多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
         问:如何在一个小时之内有效地分配复习时间?
        江:讲讲听力,阅读和翻译,这三块你在一个小时之内应该怎么去分配它。先说听力这一块,其实很多内容是可以反复听的,因为你每次听都会比上一次有进步,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不是还有速记符号么。你第一次听或者前几次听的时候,可能都没有用上符号,记下的还是一个完整的单词;你第二次听的时候,或者以后几次听,你就看你那些速记符号是否都用上了,而且要反应快。  
  做阅读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做完题目再好好通读一遍,阅读考试讲究的是阅读技巧,你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用一个很合理的速度把它完成,很多文章是不可能全部读完的。
  所以我们讲究选择性阅读,抓住题干来回答问题。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看,通读一遍一篇文章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与其孤立的背一个单词,不如在一个context里面,由上下文结合理解它的确切含义和用法。对于vocabulary来说,阅读能让你真正理解一个篇章的结构,能让你的选择性战略更加完善。所以我还是愿意建议学生,如果你有一个小时去巩固,你通读一遍之后,可以把一些为你所用的论据,句型做一些摘抄。很多东西是需要积累的。口译不是一个很应试的项目,你应该怎样去积累,这些功课不是一个个分开做的。你需要做一个系列,如果第一遍作了一个选择性的阅读,第二遍就通读一下,词汇解决了,结构解决了,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可以吸收。
  语言学习就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过程。你会发现有很多论据可以用在以后的口试上,口试的时候有一个topic,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 “安乐死”,“全球化”……平时根本没有看过这方面的文章,需要空讲两到五分钟,的确是勉为其难的。但是如果你真是好好做真题的话,你会发现安乐死的阅读文章真得太多太多了,很多真题上都有,“全球化”在口译书上也有。所以如果学生没有一个积累的话,真的是很难讲。
  翻译是在有限的时间你做一下,就是答译,没有一个很精致的过程,你发现很多的地方是可以去improve的。第一遍做应该是扫除盲点。像模考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分析过,什么是通鉴,什么是易经。那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个盲点扫除掉。第二,做完之后,已经有很多东西可以总结,比如说一词多译。有些学生专有词汇很贫乏,形容一个风景很漂亮,他只会说beautiful,就没有别的词了。哪怕是看看答案,查查词典也是好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吸收进来,进行归纳总结。在剩下的时间里,如果好好做这个功课的话,无论是三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你每天都会有进步,到你真正考试的时候,冲刺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冲到很前面去了,我觉得这需要一个非常有效合理的时间安排。 (接下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8 06:43 , Processed in 0.05704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