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中级口译:论即席翻译过程中的口译记录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1 0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减轻大脑的负担,弥补译员短时记忆的不足
  口译按其操作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同声翻译和即席翻译两大类。其中,即席翻译更为常见。即席翻译时,译员介于发言者与听众之间,发言者话音一落,他就得立即开始口译。听众期待着他理解讲话人的全部发言,并且准确无误地将发言者的思想忠实地转达给听众。他必须像录音机工作时那样,对一切声音信号过耳不忘。也就是说,他必须具有非凡的短时记忆能力。但事实上,译员很难做到这么完美。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G. Sperling)的记忆信息加工模式学说,人的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一分钟左右,而且易受干扰。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干扰,也不管干扰的强度和频次如何,只要有干扰,短时记忆就会立刻丧失,并且不能恢复。若要保持记忆的内容,就必须阻止插入新的识记活动,并及时复述短时记忆的内容,使其清楚地稳定下来。运用这一理论考察口译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口译时说话人传达出来的新信息会对译员的记忆努力造成持续不断的干扰;同时,由于说话人不可能重复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译员要集中精力倾听新的发言内容而没有时间将听到的内容加以复述以巩固记忆的成果,因而口译时,译员短时记忆的效能是有限的。同时,由于译员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往往需要连续工作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这种长时间的即时强记和语际转换对译员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压力,使他们情绪紧张、身心疲劳。而且,随着口译时间的延长,译员愈发感到身心疲惫,这时漏译、错译便会不断出现。因此,为了减轻大脑的负荷,弥补短时记忆的不足,译员作即席口译时必须作记录。
  (二)有助于将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
  心理学家将来自外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形成的记忆(印象)称为被动记忆,被动记忆内容中可以随意取出使用的部分属于主动记忆的范畴。口译时,译员领悟他人讲话时记得很清楚的信息,会逐渐转变成被动记忆的内容并在大脑记忆的深处得到较长时间的保存,并且不易由记忆的主体随意取出使用。译员在讲话人发言时被动记忆的内容比主动记忆所记住的那一部分内容要多得多,而且保留的时间也要长。
  口译时的内容记忆既可以是主动记忆,又可以是被动记忆,而“使被动记忆重新变成主动记忆是口译的基本技巧之一”。由于被动记忆是不活跃的,犹如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没有外部刺激,它不能重新变成主动记忆。倘若此时译员借助一种“提醒物”,他就可以轻松地将被动记忆全部转换为主动记忆。即席口译时记录的作用就在于此。曾享誉国际译坛的法国口译专家让?艾赫贝尔(Jean Herbert)先生认为:“交替翻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记录的好坏”,与其他口译技巧以及口译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相比,口译记录是“即席翻译中的一项主要和基本的翻译技巧”。
  二、口译记录的常用符号
  职业译员的口译记录是用富含意义的精练文字和指称明确的符号作为信息载体的。这些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有些具有语言指代性质,有些则属于非语言性质的“纯”符号。一般情况下译员们只对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创造或借鉴使用一些易记易辨的符号加以指代。这些符号通常“不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在各种语言中都是一目了然的”。这样,译员“用一种语言记录使用这些符号和缩写词,在看记录时,又可毫不费力地用另一种语言把这些符号和缩写词重读出来”。
  口译记录的符号多种多样,根据其来源和创造的方式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象形、会意符号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口译记录可以借用单个汉字或某些偏旁部首,然后再混合其他符号来表达一些概念。例如,如果我们用一条横线“—”表示大地,那么“水”(意为:水淹着地面)这一符号则可以表示“水淹”、“洪灾”;而采用类似方法创造的另一个符号“ˉ水ˉ”(意为:水退到地表下)则可以表示“干旱”、“缺水”等。再如,“口”的四条边很容易使人想起“边境”、“疆域”,因此在作口译记录时,常用“口”来表示“国家”、“民族”。如果我们再在“口”的上面加上一个人头样的小圆圈“o”,这时又可以表示“X国人”。
  2.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对口译记录很有帮助,因而经常使用。例如,口译记录时问号“?”常用来表示“问题”、“难题”等,因此口译过程中若涉及到“台湾问题”时,译员只记作“TW?”即可。其他一些标点符号如“?”可用来表示“观点”、“观念”、“主意”、“论点”等;“:”可以表示与“说”有关的概念,如“告诉”、“演讲”、“宣称”、“声明”、“认为”、“赞成”、“抱怨”、“抗议”等。
  3. 印刷符号
  常用于口译记录的还有一些印刷符号。例如,口译记录时可用“~”表示“前后颠倒”、“颠倒黑白”、“出而反尔”的意思,用“^”表示“插入”、“干涉”、“介入”、“侵略”。而“/”则可表示“删(剔)除”、“取消”。
  4. 数学符号
  数学运算符号不受语言限制,具有准确、简洁、明了的优点,因而是理想的口译记录符号。例如,“+”可以表示“增加”、“补充”,“-”可以表示“扣除”、“减少”,“≈”可以表示“大约”、“几乎”,“∵”则可以表示“由于”、“因为”等概念。除了这些符号外,数学符号还有很多,译员都应熟练地掌握。
  5. 数字符号
  口译时,说话人往往会列举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来描述经济或社会的运行状况,迅速地记下这些数据是译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一般说来,年代的前两位至前3位数字可以不记,仅以分节号“,”来代替。例如,“1995年至1999年间”可以简单地记作“95-9”。对于较大的数字,我们可以用写在数字右上角的小数字“1”、“2”、“3”来分别表示“千”、“百万”、“十亿”等单位。例如,“85 000”可以记作“851”,“657 000 000”则记作“6572”。
  6. 箭头符号
  与其他类型的符号相比,箭头符号直观、明了,因而在口译记录符号系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使用得更多、更广泛。例如,右指箭头“→”常用来表示“派遣”、“出使”、“出国”、“运往”、“前往”、“到达”、“听命于”、“出口”、“屈服于”、“交给……”、“向……传达”、“导致”等概念;左指箭头“←”则可以表示“来自”、“源于”、“返回”、“收到”等意思;垂直上指箭头“↑”可意味“发射”、“升空”、“起飞”、“增长”、“跳高”、“火山喷发”、“井喷”、“提拔”、“晋升”等;垂直下指箭头“↓”则可意味“下落”、“下沉”、“轰炸”、“跳水”、“压力”、“解职”、“降低”、“减少”、“限制”、“压缩”、“裁减”等意思。此外,斜指向右上方的箭头“↗”和斜指向左下方的箭头“↙”,以及同时指向左右两端的箭头“←→”亦可分别指称大量的信息。
  7. 否定符号
  人们在讲话时总会表明自己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口译时译员采用合适的符号将它们准确地记录下来非常重要。通常,否定形式用一条贯穿某一概念的斜线“/”表示。例如,“伊朗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伊朗不赞成增加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日产量”就可以记作“Ir: ↑OPEC日产。”如果讲话人对否定形式加以强调,译员可以用贯穿这一概念的双斜线“//”将讲话人的这一观点记录下来。
  8. 指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符号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小圆点来解决,小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便表示不同的时间概念。例如,如果我们用“Y”表示“今年”,那么“去年”则可以记作“?Y”,而“3年后”便可以记着“3Y?”。其他一些时间单位如分、秒、时、日、周、月、世纪等的记录方式都可以如法炮制。至于发生在过去或将来的行为,在动词的左或右方划上一竖线,就可以记录得准确无误。例如,“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下个月访问土耳其。”就可以简单地记作:“江访|土m.”。
  9. 强调符号
  对于比较重要或极重要的信息,在它们的下面划上一条或两条线,就能记录得准确无误。例如,“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对车臣事务的干涉”这一句话,在口译员的记录本上就变成了:“R反USA车”。至于以缓和或委婉的语气传达的信息,可以用虚线标出。例如,“我感到有点儿冷。”就可以记作:“I冷”。
  10. 缩略词
  为了书写或表达的需要,英汉两种语言都大量使用缩略词,这些缩略词一般用于对国名、地名或组织机构名称等的简化,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电报、电传之类的文体中。例如,“西班牙”(Spain)、“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在英语中可分别简化成“Es”、“CPPCC”和“NAFTA”。口译时,译员若能熟练地使用这类缩略词,可以大大节省口译记录的时间,为口译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三、口译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言选择
  即席翻译过程中口译员借助符号和文字来记录信息。那么,译员通常应该选用哪一种语言文字作记录呢?一般认为,口译员宜“使用译入语作记录”,“这已成为一种惯例”。即,外汉互译时,译员若要将汉语讲话翻译成外语,他宜用外文记录;译员译外语讲话时则适宜用中文记录。这种记录方法能使语际转换在记录阶段即可完成,便于译员在动口说出译文之前就开始着手克服语际转码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为他接踵而至的口译活动扫除障碍。
  然而,笔者认为,口译员记录时最好使用他自己擅长的那种语言,再辅之以少量其他语言。这是因为,对于母语为中文的译员来说,他们用中文作记录会写得更快更顺利一些。事实上,中国译员在作英译中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这么做。当然,由于记录的过程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译员在中译英时,也应尽可能多用英语文字作记录,力争使双语转换活动在记录阶段就得以完成。总的来说,中国译员的笔记应该汉语、英语并用,以中文为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假如用英语或汉语记录都很浪费笔墨或很困难,译员还可以尝试着用更经济、更有效果的第三种语言来记录。
  (二)时机选择
  置身于听说双方之间的译员起着语言中介的作用,他们工作时不可“隔岸观火”,必须“身临其境”,直接面对发言者和听众,为他们进行语言符号的即席转码服务。因此,在场景气氛的压力下工作是口译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口译场所时而固定、时而变更,口译的场景有时轻松随和,有时又紧张严肃,这一切对译员是否应作口译记录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进行接待、礼宾迎送、陪同、购物、参观、游览、娱乐、社交等活动时,译员作即席口译时无须记录。因为在上述情形下,译员的工作场所在不断地变换,他需要随着客人前后奔走、左顾右盼,因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安静地进行文字记录;另一方面由于说话人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简短的对话,译员不需要任何文字记录的帮助也完全能够记住每次讲话的全部内容并将其完整地译入目的语。但是,当译员的工作场所较固定、工作场面较正式严肃、宾主双方对即席口译的完整性、准确性要求较高时,译员通常需要借助笔记来工作。这些场合包括:正式会见、会谈、大会发言、新闻发布会、吹风会、外交或商务谈判、宴会祝酒、开幕式、记者专访、学术交流大会、讲座、法庭辩论、国情介绍、产品展示等。另外,当发言人讲话内容繁杂,每段讲话耗时较长时,译员也需要作适量的记录以弥补短时记忆力的不足。
  (三)记录内容
  “没有经验的译员最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因此记录做得最多。”事实上,译员不是记录越多就越好,因为记录越多,译员用来思考如何翻译的时间就越少,待翻译的时间一到,译员匆忙地边看笔记边翻译,就难以译得顺畅。
  连续翻译时,译员的任务是将讲话人以来源语字词为载体所表达的思想忠实、通顺、迅速地传递出去,尽管意义的传递需要依据某些原文字词进行适量的代码转译,但是与口译的全部讲话内容相比,能够进行代码转译的部分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该部分需要进行代码转译的内容也多包含于逻辑推理之中,其主要内容必须依据译员所理解的意义进行表达。因此,口译记录不能拘泥于讲话人所使用的具体的字词,相反,译员应该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文字和符号记录下自己对发言人讲话内容分析理解的结果——他自己打算要说的话。
  即席口译经常涉及一些非语境情况下在目的语中具有对应等值的字词,如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事件、标题、时间、数据、列举项或专业术语等。这些被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ca Seleskovich)称之为“可翻译的字词”是译员只需要“知道的对象,而不是理解的对象”。翻译这一部分内容时,译员试图作出的任何费力的理解和逻辑分析的努力都是多余的。对于它们,译员无需依靠上下语境进行艰难的意义表达,只需进行代码转译即可。假如译员试图强行记住它们,就会妨碍他们对源源而至的新的来源语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对于这些内容,译员不宜试图记在脑子里,而应记录在纸上,它们将构成口译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记录格式
  即席翻译时发言人话音一落,译员就必须立即开始口译,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仔细辨认自己刚刚写下的笔记。因此,译员的笔记必须醒目、易解读。译员记录时应在记录纸张的左右两端留有足够的空白,将记录的内容按照每行依次内缩的排列方式从记录纸张的左上角往右下角方向斜着书写。为了分出层次和段落,记录时应尽量做到一个意群一行,每段讲话换行,段落之间隔行。这种排列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译员随时对记录做补充、删减或修改,同时也为即席口译时译员对语序的先后调整提供可能和方便。
  口译记录是对译员短时记忆的提示性补充,它借助精练的文字和指称明确的符号,以来源语的内容要点、关键词语等语义作为主导性信息路标,同时辅之以箭头等方向性路标标明来源语的思维线路,因而对即席翻译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口译记录也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口译技术手段受到职业译员和翻译学校的高度重视。口译记录是译员长期科学训练和经验积累的产物,且仅为译员个人使用,因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口译记录的具体实施方式、过程,口译记录语言、符号的选择和使用都会随着施事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文中对口译记录的论述多为笔者平时研习的心得,仅为一家之言,斗胆献上,以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达尼卡·塞莱科维奇. 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M]. 黄为忻,钱慧杰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92.
  3. 让·艾赫贝尔. 口译须知[M]. 孙惠双译.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4. 徐亚男,李建英. 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5. 梅德明. 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达尼卡·塞莱科维奇,玛丽亚娜·勒德雷尔. 口笔译概论[M]. 孙惠双译.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张吉良,深圳大学文学院
  论文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2期 2001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22 10:07 , Processed in 0.07244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