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回复: 1

听“狼爸”萧百佑解读“打”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7-3-13 2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G_3960652701583859.jpg

MG_3960652701583859.jpg

       
               
                        [本期登场人物]
               
                        嘉宾:“狼爸”萧百佑
               
                        萧百佑,广东人,狼爸创新家教创始人。出版作品《所以,北大兄妹》。因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口号而被称为“中国狼爸”。
               
                        萧百佑与妻子黄天淑育有1子3女。长子萧尧出生于1989年,与长女萧君都生于香港,老三萧箫、老四萧冰出生在美国。3个年长的孩子现在全部考上了北大,最小的萧冰正在向中央音乐学院进发。
               
                        狼爸微博>>
       
        点击进入“狼爸”专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3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82
发表于 2017-3-13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狼爸”专访(上)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是传说,鼓励加惩罚才是最好的家教方式!
        沪江网:首先很感谢萧百佑先生,也就是传说中的“狼爸”来到沪江网接受我们的专访。 您“狼爸”的形象非常鲜明--“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您用这种比较传统的、严格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不是与您自己的经历有关?请解释一下您的家教方法。
        狼爸:先要向沪江网的网友以及上海的朋友们问个好!其实“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是大家对我的传说。实际上不可能三天一顿打。可能一天就三顿打,可能三天也没有一顿打,是“孩子错就必打”这个概念。我觉得所有对于孩子有助的家教方法要综合起来用,比如鼓励的、激励的、关爱的、包括体罚的加起来,前拉后推的让孩子往前走,这种家教方法才是最好的家教方法。而恰恰“狼爸”的这种家教方法就是这种家教方法。
        0到3岁很关键!集体环境很重要!
        沪江网:刚刚您也说了,未必是三天一顿打。但是外界对于您的观念还是停留在您拿着鸡毛掸子出现在媒体上的样子。很多人对于您“打”的教育方式上存在争议和不理解的。没看过您的书的人一定会被您“打孩子”概念所吓到。其实看过您的书《所以,北大兄妹》就会发现您的理念并非字面上如此极端,您更注重的是一种教育,对于子女的一种培养,对他们的爱。所以我们想请您谈谈您的教育模式!
        狼爸:其实很简单,有了孩子之后,0到3岁怎么办?中国人对于“三”这个概念很重视,这有一定的科学在里面。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古时候的臣子家里有长辈病故,皇帝就会让他回家守孝。为什么是三年?孔子老人家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妈妈爸爸抱了你三年。你不懂得吃,不懂得穿,不懂得怎么想,不懂得怎么跑。有病也不能自理。到三岁之前,爸爸妈妈都含辛茹苦。如今老人家去了,做孩子的就必须守孝,回报那三年,三年是这么理解的。
        所以0到3岁很重要。在孩子的0到3岁,要给孩子一切正常的、能让他健康成长的物质上的需要和身体上的照顾。0到3岁中亲子过程非常重要。尤其是跟隔代的爷爷奶奶一起,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时的亲热是小孩子最幸福快乐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接受亲情信息的时候。然后就是3到6岁,3岁开始就应该启蒙了。老传统的蒙学就是从3岁开始,包括胡适、鲁迅这些才子,中国大部分文武的人才都是3岁启蒙的。蒙学的东西多了,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就有“三字经”之类。从那时候起,小孩就可以接受这些了。我永远主张,把小孩从3岁起就送到幼儿园去。
        有很多人会问独生子女怎么带?你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在集体的环境里面,幼儿园里面所有的教育辅导都是可以减弱独生子女难教这个问题。所以,学前的0到6岁中3到6岁就可以托去幼儿园。周末或者假期回家,父母给孩子一些亲情为主的活动或者是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这样可不会占用过多他将来的时间来打好基础。0到3以及3到6岁这两个阶段占很大的部分,属于第一部分。这是一个亲情的培养、子孙三代人感情培养的稳定期。稳定期过好了,这个家庭就会幸福,小孩也养成了好的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的习惯,这非常重要。
        6岁开始就是开智不是启蒙了。孩子就要入学。小学到初一或六年级就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读书。这个关怀不是说对于他学习上知识结构上过多的干预。这要交给老师,信任老师。那么父母要干预孩子什么呢?要教他礼义廉耻,简单的善恶观、是非观、美丑观,给孩子多一些对于社会问题的思想。现在的小孩与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有差异了。现在的小孩信息量很大。智商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营养吸收都比过去的父辈祖辈更加优异。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孩子需要的信息量上要做一些梳理,给孩子一些初始的价值观念。
        到了十二岁开始,也就是真正的初中开始,他所有的习惯就已经形成了。他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型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到了他初中到高中的阶段,就完成可以用一种放马南山的方法了。伴随着父母对于孩子物质以及身体生理上的关怀,孩子就有了好成绩、好品格,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好人、好学生。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北大”“清华”只是符号 心智、品格都得到正确塑造才是成功!
        沪江网:您的三个孩子都考入了北大,你是否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北大”才算成功?在您看来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才算成功?
        狼爸:这个问题非常好!接着刚才说的,“北大”“清华”是一个符号,是好学校。不说成功与否,一个学生能考上肯定成功,学习阶段的成功,应该作为目标。但是如果考不上也不叫失败。小孩的成功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心智方面的,就是心理以及智力方面的健康是一种成功;另外,品格方面的成功。这两方面的塑造是家长、老师最大的目标。这两方面都有成果了就叫成功。回过头来说,“北大”、“清华”就是成功。“复旦”、“同济”也叫成功,同一个级别的成功。不过大家现在以“北大”、“清华”为代表来说这个事情。但是这个成功是孩子学生阶段的成功,不是他人生的成功。如果孩子高考考到了“北大”都不敢说是成功,那这个社会就很恐怖了,就没有快乐没有幸福感了。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 爱与教是两回事!
        沪江网:我们之前谈了独生子女的问题,谈到了成功,但是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养不教父之过”“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中国的古话。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家长走自由放纵路线,家里都是独生子女,舍不得打骂。“中国式”教育越来越不像“中国式”教育了,现代“中国式教育”呈现过度溺爱状态,很多案例警示着这些过度放纵孩子的家长一直惯着孩子似乎存在弊端(张国立儿子吸毒事件、上海一名留学日本的孩子机场袭击母亲事件……),您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现象?
        狼爸:我很喜欢张国立老师的电视作品。他儿子的事件以及日本留学生事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歌唱家的儿子的事件等等。这些不是中国的专利,全世界都有这种现象。其实大家都说溺爱导致了教育的失败。这句话肯定对,但是简单化了。这二十多年来调教过这么多孩子,我的宗旨就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溺爱没错,爱没错,只是“教'缺失而已。当然有后期社会环境的影响,但这里我们只说家教,家教的失败。任何的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子女。但是“爱”与“教”是两回事,父母不教不等于不爱。教坏了也不等于爱的不对,只是“教”得没有方法。
        刚才那两个例子,张国立老师的儿子的状况有两个原因:第一,他的儿子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是一个有些作品的年轻演员。这个社会很浮躁,我们对于年轻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承担的评判过于表面化了。他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之后,我们没有走到过这一代人的群体里面。这一代演艺群体大部分是好的,但是非常多这种现象--醉驾、吸毒、非正常的男女关系、潜规则……为什么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这个圈子里面呢?就是这个圈太浮躁了。今天唱一首歌,明天就可以赚一百万。造星的产业链太多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错了。
        我对于孩子的引导,比如六年前出来一个“超女”李宇春,当年我的小孩还小,我就对我的子女说:这些不是你要学的。他们只不过是有个强大的商业网络在后面推他们出来。他们过早的被推出来了。他们将来终有一天会醒悟,发现自己单薄的时候。整个中国几千年能够沉淀下来的,记得住的演艺人员有哪几个?无非就清末那几个,秦淮八艳。为什么能够记得住她们?她们真的是才女。她们的修养在中国估计已经没有了。中国没有陈圆圆了,中国没有柳如是了。柳如是琴棋书画学好再出来。她守生如玉的气结、英烈的行为先不说,单说她的才艺,人家学很多。柳如是的字画拍卖很高价钱。所以她修养到了那一步才敢出来。现在的“春晚”那些小孩子,小小年纪就被称为“艺术家”,这不是乱来吗?这是害了那些孩子。家长一定要跟小孩说清楚,要么不要让他看,杜绝这种现象。要么给他看也行,但是要讲清楚,这只是给你提供快乐的一种过程,不是追逐的对象。
        我对于“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解是什么?人只有两面,一个是善的一面,一个是恶的一面。不可能永远是善也不可能永远是恶。善恶是一个人的两面,哪个为主而已。刚出生的小孩呢,既没善,也没恶。处于一个临界点。“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不是善恶的善,而是什么都没有,是“无”。什么样的家长、社会、老师、政治背景给这个孩子的引导、教育、灌输。孩子的心是空灵的,看你装什么进去。如果环境以善、正向为主了,就可以把孩子引到正向去。如果以负面为主了。就会把孩子引到负面去。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会有摇摆过程,或者螺旋过程。不是一生永远是善,也不是一生永远是恶。最恶的人也有善的一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我们说的家教就是以家庭、父母、祖辈给孩子些什么,这个最重要。这与物质、文化无关,只跟父母的品德、道德文化水是非观有关。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和熏陶很重要,就像好家教的孩子考上好大学一样水到渠成,不管什么家庭,只要你对于小孩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成为一个反面的人物也是势在必然。这就是12年预言,就是12岁以前,你的父母干了什么。张默的事就要问张国立在张默12岁以前干了什么(有没有好好教育他)。
        狼爸专访(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0:53 , Processed in 0.072310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