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沪江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Vtime时间。今天做客Vtime时间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欢迎您! 查院长:很高兴来到这里,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学生的英语教育跟以前已发生很大变化,大学新生进入英语专业学习时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你对现在进入英语专业学习的大学新生有什么看法? 查院长: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即使不进入英语专业学习,英语能力也很好。英语专业的发展优势在哪里?英语专业的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教学,那就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什么本质区别。其他专业的学生既有外语能力又有专业知识,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优势在哪里?事实上英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已经出现危机,尤其是在求职人才市场上:外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竞争力弱。这种现象也可以让我们反思,英语专业的价值意义在哪里?英语专业学生该学什么?我们要思考英语专业的本质:专业化。英语不只是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英语专业培养的是专业人才,精通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或者英语国家文化的人士。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长期学习发展可以成为语言学家、英美文学家、英美文化研究学者甚至成为外交、国际交流、国际新闻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不同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只是进入专业的门槛,掌握了这些才能进入专业的学习,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对专业有重新的认识。 主持人:针对这种专业性设置,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课程设置吗? 查院长:我们在调整了英语专业的理念后,就要真正体现英语专业的专业化。英语是人文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想象、创作、思辨(critical thinking)能力。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侧重帮学生打好基础,到三四年级进入专业课学习,专业课包括文学、文化、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宗教课程,还有用英文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程。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要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母语文化。目前全中国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学外语的学生毕业时外语学得很精通说得很流利,但是对自己的母语却不熟悉。只有精通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才能进行国际交流把这种传统文化传递出去。这是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上外英语学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加大了这方面课程的力度。真正的专业人才掌握的不只是技能,还要有专业素质。这方面的课程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得到启迪,打开心智世界,对人生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培养对一生事业的追求。对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学生来说,找工作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有视野的人。 主持人:查教授您刚才反复提到教育的人文化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您能简单介绍下人文素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查院长:从审美角度来说,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美的敏感、欣赏和追求,擅于发现美,还有内在良知的焕发。如何培养人文素养?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有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情感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间苦难的莫大悲悯。人类良知最根本的东西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内心的尊重。要不断追求成为一个真正良善的人。这样的人在进入社会后,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不一样的追求,也会影响身边的人。人文素养是个广博的概念,跟自私自利、功利心和眼前利益这些都无关。人文情怀正是现在这个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越来越多具有人文素养的专业人才,会成为一缕清风、一股清泉,慢慢地净化这个社会的风气。人文教育是广义上做人的教育,教育个人成为完整完善的人(whole person education)。这种“全人”教育包括才能的培养、兴趣的挖掘和社会的担当意识。古往今来国内外的著名学府都强调这种培养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本质之所在,就是培养既有崇高理想又有敬业精神的美好的人。人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灵和修养。人文教育强调心灵修养,让知识修养构成你的人格修为的一部分。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就像我刚才跟你们的CEO所谈到的一样,沪江网也是一个有文化追求和文化内涵的地方。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外语知识是了解更广阔的外在世界的窗口,对这种广阔世界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把自身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中来看待自己。这些都是人文教育所包含的内容。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人文教育很美好,大学的教育应该是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其实这样的教育理念跟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还是很大差别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呢? 查院长:这个问题提到很好,这是当下社会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整个时代的氛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人们更多的物质需求和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学生进入大学后,也带着很多社会的观念和家长的期许。考大学为什么?找个好工作。我们的学生都被工具化实用化。这种观点需要被转变,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美好:既有工作可以谋生还有一种人生成就感激励着你向上发展。有力量的人生会让你对工作有兴趣有热爱,把职业变成事业。为了一点点转化学生的观点,我们除了将课程重新设计外,还提倡老师在课堂中既传授知识,又担任开拓人文思想的导师的角色,不只是讲解词句,还要有机地发挥。一个单词选择可以发散到修辞学,让学生明白英语语言的魅力。我们从去年开始开设了“英华人文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的老师、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大一新生讲解各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慢慢感受人文世界的美好。比方说,莎士比亚的生平事迹只是死板的史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把自己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去感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的背后一个人文主义者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对人生的思考,而不是单纯机械地翻译而已。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理解这些字词背后广博的人文世界。这一系列的讲座也在慢慢改变学生们的想法。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我们整个国家都要加强人文的滋养和精神的追求。对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对人文理想的追求。社会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像过去的钱钟书、季羡林这样的文学大家,他们成长在深厚的人文环境下,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缺少的氛围。母语文化很重要,是我们内心中的文化储存。我们的英华人文系列讲座慢慢改变的不只是学生对专业的看法,还有他们对人生的看法,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地方。 主持人:谢谢查院长的人文教育,我也受益匪浅。我们沪江网现在有近千万的注册网友,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很希望能够进入英语专业学习,特别是像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样的知名院校。对于这一批想进入专业学习的网友您有怎样的建议?他们又需要怎样的知识储备来接受这样的人文教育呢? 查院长:沪江网作为一个帮助要学英语的人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想提高英语能力的人的学习平台,很不错。我也上过沪江网,因为有很多的朋友和学生都跟我推荐过,觉得沪江网是很好的学习网站,有近千万的人在这里学习英语,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你们帮助学生进行外语学习有很多不错的地方,比方说互动学习,还有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学。沪江网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迅速掌握英语工具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外语学习和中文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基础,我们要先掌握了外语,才能进入专业的学习。英语的技能是最基本的东西,良好的英语功底才能保证学好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些技能,学生都可以通过你们网站学好。掌握好后才能进入专业的语言学、文学、文化领域。我相信以后你们的网站上除了这些技能的学习内容,也会出现很多类似我们专业课教育的更专深的内容。当然了,只有掌握基础技能知识,才能欣赏更为专业的内容。基础很重要。 主持人:我相信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去领略查教授提到的这些人文世界的美好。我们沪江网作为网络教育的平台,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相关的一些特性,包括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和互动学习等。查教授您有没有考虑过外语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有没有可能将网络教学模式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来? 查院长:会的,这是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都看到网络上有很多美国名校的公开课,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国外大学名师名课的学习,这种网络的形式很值得借鉴。在国内,比方说你们沪江网,也完全可以做到。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使教学更加得丰富和多样化。我认为这是将来外语学习发展的趋势,也促使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查教授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