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回复: 1

新东方祖昊:四个阅读拔高兵法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0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新东方初中听说读写拔高教师祖昊。我们进行英语阅读的拔高练习的时候,心战往往与题战同等重要。去打没没有准备的仗,有最后肯定得不偿失。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出题老师是怎么想的,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咱们在这里再学习四个阅读兵法,来让我们在拔高的征途上更胜一筹。
  兵法一:切忌重读,读则乱,乱则必败。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在阅读中碰到过很多长难句,能把它完全串下来的人只有老外。请看大家这个例子:
  Groups of students firstly from Edinburgh University, and later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Oxford and Cambridge, Durham and Birmingham were making the journey to the Scottish capital each summer to perform theatre by little-known writers of plays in small church halls to the people of Edinburgh.
  这个句子充斥了46个单词,别说没人愿意看了,就是看也显得杂乱无章,弄得大家束手无策。那么,如果这句话里面有考点,是不是斗志昂扬的把它逐字读出来,如果不明白的话就再读第二、第三遍呢?不是。咱们要这么想,出题老师为什么把这么一个难啃的大骨头放在阅读里,其实就是想让咱们尽快的找到重点进行解题。否则,为什么不设个题型叫翻译,把这个句子放进去呢?所以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培养一个习惯,即读一遍就能找准重点,就和一出手就把篮球投进筐里一样,千万不要反复重读,否则心气儿就乱了,乱则必败。
  那么,如何才能最有效的抓住重点呢。平时大家在学校老师总要我们分析什么"主谓宾定状表",那是专家们做的事情。那就把专家的东西还给专家,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规律,叫"谁,在什么时候,在那里,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五点在英语里分别对应"who" "when", "where", "what", "what effect",所以又称作"五个W"。更需要注意的是,考题(尤其是很多细节题)是绝对不会脱离这五个W的,大家只要找准,往上一套就OK.比如刚才给出的这个句子, "who"对应了Groups of students, "where"对应了making the journey to the Scottish capital,"what"对应了 perform,考题考那个,大家一筛选很轻松就做出来了。
  兵法二:上兵伐段 其下伐文
  来咱们新东方求拔高的同学,阅读水平肯定都很好,给一篇阅读几乎都能翻译出来。然而那个出题老师又出现了,他在想"准备一个很长的文段,让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以此来刁难我们。所以,无论考试还是练习,大家千万不要通读全文,很多同学虽然有这个意识,但碰到较难的文段心一荒,旧病就复发了。这其实等于咱们中了诱敌之计,自己跳进了陷阱。为了咱们校服的干净整洁,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一定记住先看题(先看第一题,如果第一题暂时做不出来看第二题),后从段落中找答案。那些较难的文段,它也逃不出咱们讲的兵法一,大家多多练习熟悉了就会好的多!
  兵法三: 掎角之势,必为所破
  阅读解题有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就是找关键词,我也就不强调了。既然大家都学数学,逻辑都很好,我先问几个问题;
  第一. 一个句子中一个关键词一定能保证正确答案吗?
  第二. 一个句子中两个关键词一定能保证正确答案吗?
  第三.  两个句子中一个关键词一定能保证正确答案吗?
  第四.  多个句子中多个关键词一定能保证正确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50
发表于 2016-7-10 0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同学都已经猜到了,只有第四个的答案肯定,而且他的都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出题老师想让我们谨慎,而我们却断章取义了,这岂有不败之理?比如说,某个句子的关键词貌似是正确答案的线索,而下文马上出现了一个but或however,意思来个大转弯,刚才的判断立刻失效。所以,平时我们拔高练习中,写下选项之前要"瞻前顾后"一下,看看上下文的承接是否保证答案是对的,或者看看我们找到的点到底说明了一个总体性问题,还是一个局限性问题。关键词和瞻前顾后两者成掎角之势,没有题会使我们的对手,我们也不会犯低级错误.例如这个题:
  Producing power from biomass helps reduce some 11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ach year. Some homeowners also try to make their own heat by using biomass materials. Such practice may save homeowner's money. So, the best way is to encourage power plants to use it.
  Question : Why does the author encourage power plants to use biomass?
  A. To prevent the waste of energy.  B. To increase production safety.
  C. To reduce pollution.           D. To save money.
  这道题A与B是很好排除的,但A和D上容易犯难。大家仔细看看,这个文段的中心句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是总结性的,指出使用生物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一句是一个强调。貌似这样答案出来了,但还是要谨慎一些,看看中间给出的例子,它说明家庭用生物能可以节约开支,那么D选项To save money只这个例子的正确答案,而A答案更为全面。如果我们考虑不密,不用掎角兵法,下次考为什么homeowners为什么用生物能的时候,也许就会丧城失地了。
  兵法四:模棱两可时,"绝对性"之日
  有些阅读题很容易排除两个选项,这个大家都能做到,然而有些同学必然会在剩下两个选项中踌躇不定。可以说,我们又中了一个混乱计。比如下面这道题:
  And for chocolate snobs,who think that they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ocolate than others, the Connoisseur Series uses cocoa beans from Togo, Cuba, Venezuela , and Ghana, among others.
  Question:The words "chocolate snobs"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refer to people who
  A. are particular about chocolate   B. know little about cocoa beans
  C. look down upon others        D. like to try new flavors
  这道题的B和D选项很容易排除,因为文中根本没有这么说。那么到底选A,C就得分析了。大家再想想出题老师的心态,他故意弄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折磨你,这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这个咱不去管它,只管如何不中计就行。其实很简单,一个逻辑判断就够了:绝对的东西一定不会错吧?那我们这样来解题:
  先把解题线索拿出来
  they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ocolate than others,这是第一句
  再把答案拿出来
  They took down upon others.这是第二句
  把他们摆在一起
  they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ocolate than others
  They look down upon others
  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是否有连接上的瑕疵,我们这样问自己。
  那些拥有更多关于巧克力知识的人绝对会瞧不起别人吗?
  这里"绝对"就是一个极端的东西,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拥有巧克力知识更多的人他们可能瞧不起别人,因为他们居功自傲;但他们也许会瞧得起别人,因为他们喜欢分享自己的知识。所以这个they look down upon others就不对。那么我们再用同样的方式判断A选项,发现拥有巧克力知识的人"绝对是"比别人特殊的,因为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巧克力知识。听起来似乎废话连篇,但这样的方法绝对会帮大家铲除错误。
  华山论剑,今日就说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依然有所感悟。请大家记住,题不仅在攻我们的水平,也在攻我们的心。这与此同时,更希望大家能真正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不断的反思,与他人交流,你磨练出的王牌,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胜负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03:04 , Processed in 0.07721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