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大妈”成英文热词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7-10 00: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传统社会认知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才是“大妈”的代名词,可今年以来,她们开始“杀入”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因抄底黄金震惊华尔街,如今又加入新一轮的疯抢比特币中。“大妈”一词跃然登上国际舞台,“中国现象”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热点一:中国大妈海外抢金
          说到“Dama”,必须要提红遍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黄金“大妈”。今年四月份国际黄金价格经历震撼暴跌后,一支以中国中年女性为主的抄底者强势进入。有报道称,这些将金店围得水泄不通的“中国大妈”们,把“抢金”热潮带到了香港,短短十几天内消费千亿元,抢购了超300公斤黄金。
          从此,国际金融市场多了一个名词叫“中国大妈”。
          自4月金价深度探底以来,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中国消费者以及逢低买入的投资者纷纷出手,将金价重新推高,使得好些人以为是“中国大妈”打败了华尔街。然而,随着五月份黄金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大妈“抢金”的故事版本也从开始的“完胜说”发展到后来的“被套牢说”。
          不管怎样,媒体的关注让“中国大妈”火速成为热词。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股市难有起色,债券市场前途未卜,理财市场频发负面新闻的背景下,“中国大妈”其实代表了当下中国理财意识初步觉醒,有着热切投资需求却不具备专业素养的大众消费者。
          ——热点二:炒房大妈
          怀揣着理财冲动的中国大妈们“买房不逊买黄金”。9月初,一则“‘中国大妈’抢购韩国济州岛房产”的消息引起海内外投资者关注。
          随着国内房价飙升,海外地产的价格与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不禁让人感叹“太便宜”。加上遭遇国内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济州岛等海外房产市场吸引了不少忙于投资的“中国大妈”的目光。
          一边是国内物价、房价日益攀升,投资成本不断上涨凸显投资渠道匮乏,一边是金融市场国际化,海外投资门槛相对降低,在此情况下,“中国大妈”奔波于国内外市场之间,寄希望于找到迅速“让钱生钱”的途径,但风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热点三:比特币大妈
          从“抢黄金”到“抢房子”,“中国大妈”还抢些啥?如今,就连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弄明白的比特币,大妈们已经开始出手了。
          比特币是一种由计算机产生的网络虚拟货币,并且可以在各国之间流通,有观点认为比特币可能继黄金之后成为另一种“硬通货”。自2013年初开始,比特币价格从13美元一路飙升到250美元,此后迅速下跌,7月6日比特币价格仅为65美元。然而在投资人的追捧之下,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单位币值11月19日再创新高,突破900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中国大妈”的形象频频现身比特币江湖。据自称“中国最专业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火币网统计,近日总交易额大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贵宾用户中40%为女性,再次显示了大妈们的投资魄力。
          ——热点四:走俏海外市场的“老干妈”
          在中国,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网购价格约为人民币7.9元;而有网友曝出,在美国电商网站上,每瓶约人民币24元至37元不等,甚至被一些电商奉为尊贵调味品。一时间,国内市场热议不断,认为“老干妈”已经从国内宅男宅女泡方便面、搭火腿肠的“草根”食品,变成了拥有“国际范儿”的顶级调味品。
          事实上,“老干妈”产品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早就开始销售,一直是二三美元一瓶,现在变成“奢侈品”,主要是美国代理商将“老干妈”译成“Godmother(教母)”的“营销策略”。
          作为食品界走入国际市场的“大妈”典范,“老干妈”辣酱通过打“情感牌”“文化牌”创新推广草根产品,的确是开拓国际市场中不错的营销战略,获得了众多网友交口称赞。
          ——热点五:广场舞大妈
          不知何时起,中国大妈们学会了跳广场舞,并迅速占领各大城市的广场、公园及街道,由此各地也频繁曝出因广场舞扰民而生的争端。
          今年八月,有报道称,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已经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一处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居民多次报警,前来的警员将领队铐起来并开传票,警方的控罪理由是:“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声。”
          前不久,继“Dama(大妈)”出现在海内外媒体后,聚焦中国休闲文化的一篇国外媒体报道中蹦出一个新的单词“Guangchangwu”(广场舞)。
          虽然有声音认为这些词汇带有嘲讽意味,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举动和变化正影响着世界,“中国现象”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兼职编辑:杨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0:21 , Processed in 0.06962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