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one 发表于 2016-7-10 18:16:16

分页标题#e#
          林恩?加拉赫:尤其是对作为作家的你而言。作为作家,某种程度上说,你得经历所有感情,才得以将它们付诸笔端。
          迈克尔?坎宁安:是这样的。我为不畏历经各种情感的读者而书。
          林恩?加拉赫: 嗯,还有一个问题,这部作品你作于“9?11”之后,是那场恐怖之后,一部非常勇敢的作品,因为你在作品中描写了一位让读者非常怜悯或者说非常同情的人体炸弹,这可很勇敢。
          迈克尔?坎宁安:我认为这是小说家的责任,而且我觉得,也许只有小说家才能称职地完成这项特殊的工作,来帮助我们大家了解这个世界上任何身份的人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政治家和公民的职责是防止恐怖主义,那么,作家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解剖恐怖份子的思想,了解他或她的英雄情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每每晚上回家,觉得今天又做了满意的事情,这就足矣。
          林恩?加拉赫:这些特别的爆炸案,它们让人恐怖,是因为它们其实似乎并无目的。这才是让人恐惧的,是不是这样?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 我觉得“9?11”让美国人如此恐惧,这是一部分原因,除了它是美国在二战初夏威夷的珍珠港被偷袭以后所遭受的第一次攻击这个事实以外。人们并没有明白,他们不没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要干这样的事情。
          林恩?加拉赫:而倘若是你的婆婆要杀你,你是知道她为什么要杀你的,因为你已经度过了20个恐怖的圣诞节。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她为什么要杀我? 哦,对了, 去年圣诞节……
          林恩?加拉赫:但人们很难理解随意的无目的行动。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的确是这样。这意味着你没有一点安全感,你无力作任何防范。没有任何正义行为能让你免于伤害,这是格外让人恐怖的。
          林恩?加拉赫:嗯,那些在孩子们的圣战中引发无目的爆炸事件的孩子们,他们也是受惠特曼和侦探的驱使,为阐明这一犯罪,必须让读者了解有关惠特曼的信息。这对于我们的听众来说,是读者反应理论,因为有学者认为,人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阅读惠特曼。但不能说阅读惠特曼会导致孩子成为人体炸弹吧?
          迈克尔?坎宁安:当然不会,我读惠特曼绝不会读出这种信息。我觉得任何伟大作品的影响力都不是浩大无边的,并不能以无数的方式进行解读。希特勒是华格纳迷;历史上有很多丧心病狂的人却都酷爱艺术。我想,艺术威力的某种隐晦特征,就在于它能被以很多方式进行解读――包括某些非常反常、非常毁灭性的方式。
          林恩?加拉赫:那么这些进行圣战的孩子,他们谈论机器,这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合情合理,因为机器显然代表工业时代。但在小说的第二部份,即当下的纽约, 机器代表什么呢?
            
            

enfive 发表于 2016-7-10 18:40:37

分页标题#e#
          迈克尔?坎宁安:这些被迷惑的可怜的孩子谈论的机器,就是21 世纪的机构,在这个巨大的技术化工业社会里,至身其中,你很难有自己是一个有意义的成员、正干着重要的事情的感觉。他们正受引诱,想扳倒这个巨大、残忍的集团机构。
          林恩?加拉赫:你也是这样感觉的吗?
          迈克尔?坎宁安:不是的,我热爱城市。
          林恩?加拉赫:他们没有让你不能……
          迈克尔?坎宁安:没有。若说他们造成什么影响的话,是他们在不断作着某种提醒:我生活在纽约,一个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浩瀚、更龌龊的地方。我感觉它像是在不断提醒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作为作家,如果住在乡间小屋中,可能更容易高估自己所做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得明白作品很重要,而作品又只是更为广大图景中的一个部份而已,你脑子里得有这个概念。
          林恩?加拉赫:是的,有了这个概念以后,那么,小说第三个部份中的机器,那设于未来的机器,恐怕就是我们自己了。你作品中索性塑造了一个机器人人物,而且,正如你说的,其中的诗的作用略有不同了。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小说中三个故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非人化过程,直到最后,我们未来的主人翁成了一部完全的机器,一个竭力学习人性的机器。
          林恩?加拉赫:那么宗教在所有这一切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你给人物取的名字都很带宗教色彩:路加、西蒙和凯瑟琳。有些人物还很有预言才能,能预测未来。而你从其中的一个人物身上还获得这样痴迷的信念,即死后的重生。你说极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自知的丧失,我们死后将体味的自知。这一切从哪而来?
          迈克尔?坎宁安: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宗教信仰很强烈的人,虽然我也为人渴望崇拜的本能所吸引,人的崇拜本能至少与购物欲望相差无己。我觉得宗教冲动挺迷人,值得赞美。实现宗教冲动其实很令人忧虑。其底线并不在于我不能想象把小说背景设立在当下的美国,被宗教狂热分子统治的美国, 没有包括宗教。不过是故事本身属于那个背景。
          林恩?加拉赫:那么,你并不认为自己受了某种宗教力量的影响,相信只有完全抛弃掉这个世界,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因此,那个的确保守的观点,即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垃圾,我们只能希望死后才有更好的生活;来生――那带启示性的思想,你受这种思想影响吗?
          迈克尔?坎宁安:我肯定受这种思想影响,但也不是特别倾向于它。如果宗教成员不那么顽固地坚持拯救自己、不那么热切地迫害与之信仰相异的人的话,我会更喜欢它一些。如果它真正善良,是这个世界一股真正善良的力量, 我会支持他们,甚至加入他们。不,实际上,我觉得宗教基要主义 ――当然不仅仅是基督教基要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在起作用的最危险的力量。 但是,我又得重申, 作为小说家,我对这个现象,即那种感觉是怎样侵入于人的,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塑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人物,一个在宗教中寻到慰藉和狂喜的人物。
            
            

enfive 发表于 2016-7-10 18:47:55

分页标题#e#
          林恩?加拉赫:也是一个为开始寻求另一世界而抛弃这个世界的人物,这也正是我疑惑你的地方。你对这个世界放弃了吗?这个世界似乎的确是个悲惨之地,它似乎总根植于工业时代之中,当今的时代毫无价值。你因此放弃了这个世界,选择了另一个星球。
          迈克尔?坎宁安:作品中是这样。我好像沉浸其中时,自己也变傻了,如果我那样写了,我是在弥补自己的多情。我深信,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有希望有更美好的未来。当然我也有烦恼,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我当然忧虑它会被带往何处,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以致我们孩子的孩子迎接的,将会是什么。但我一定会坚守在这个世界上,直至被带离而去。
          林恩?加拉赫:这是诗的一个部分吗?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惠特曼以及其他任何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创作的传世之作,我觉得其中都蕴涵着一种神圣和不朽。济慈死了,其诗仍在,叶芝死了,其诗仍在;认识他们的人都死了,可他们的诗仍在。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交流着。
          林恩?加拉赫:并因此成为人。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这是令我们依然为人的方式之一。
          林恩?加拉赫:问一个你研究的纽约历史的问题。你显然乐于研究小说的第一个部份。
          迈克尔?坎宁安:是的。
          林恩?加拉赫: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对未来的描绘?
          迈克尔?坎宁安:哦, 很大程度。我非常有意识地试图在想象未来,想象20世纪50年代生活合乎逻辑的未来的延续,那便是未来的样子,我们过去和现在行为的结果。
          林恩?加拉赫:因此你甚至对他们穿着的内衣是什么样的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尽管你在书中并没表现出来。
          迈克尔?坎宁安:这是写小说的困难之一,创作任何小说都需要作大量的研究。 你掌握很多生动的材料,你都想把它们放入你的小说之中,无论是人们穿着的内衣,还是垃圾箱的特形。可你得对自己严格,你得提醒自己,那整整三页有关流向纽约的水的描述,尽管你觉得很有趣,但不合适。
          哦, 现在倒是个机会让我简要卖弄一下我觉得不能放入书内的一些材料。尤其是,工业化开始之后,花了整整一代时间,才让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得每天在同一时间开始工作了。他们原本是农民,是按季节、需要工作的;而且,似乎没法让他们理解,即便现在有钱,明天还是得去工作,他们喜欢有时间歇息。曾有过一场运动――我不是在杜撰――在那些拥有工厂和其他生意的人中曾有过一场运动,即视贫穷为羞辱。那时,贫穷就如癌症,击倒一些人。没有雨水,你的庄稼长势不好,你因此受贫穷之苦,与受疾病折磨一样。但甭指望不羞于贫穷的人能每天去上班工作。因此,150 年之前,有了贫穷即羞辱的观念,从而导致憎恨沿街乞讨:该死的!好人怎么会落到这般境地。这是相对近些时候的事情。
            
            

enone 发表于 2016-7-10 19:24:24

分页标题#e#
          林恩?加拉赫:其寓意是惊人的,当然也包括时间上。它暗示,那样羞辱意味着我们得以这样的方式行为,我们因此实际上等于变成了机器化了的个体,对事物的情感反应已被预先程序化了。
          迈克尔?坎宁安:是这样的。
          林恩?加拉赫:这就是你预言的未来。但你介绍这部作品,在说到第三部分是科幻小说时,似乎有些犹豫。有些读者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你觉得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料到你会在作品中间改变类型?
          迈克尔?坎宁安:我觉得部分是因为这个的原因。我发现现在很多读者愿意读鬼故事或者侦探故事――这种类型的故事很有传统了,对这类故事感兴趣不丢脸。但有很大一部分读者不喜欢科幻小说,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科幻小说让人感觉不人性,只有技术和纯粹的幻想,没有真实的人类生活的再现。可我倒觉得当今一些写得最有趣的小说,恰恰在科幻小说领域,善未被大多数人阅读。因为它们属于那个领域,人们根本不怎么光顾。
          林恩?加拉赫:迈克尔?坎宁安,非常感谢您光临我们的图书秀节目。
          迈克尔?坎宁安:谢谢你。
          罗蒙娜?库法尔:刚才采访的是迈克尔?坎宁安。刚才谈到的有关贫穷与羞辱的话题不是很有趣吗?和林恩?加拉赫一起了解《典型的日子》更有趣了,如果你发现这个书名借用自沃尔特?惠特曼,你就对了。《典型的日子》由Harper Collins出版社出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与沃尔特惠特曼一起作时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