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字格”历来是翻译考试汉译英中的难点,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将“四字格”翻译方法系统性归纳为“结构简化”、“文化对等”和“逻辑解剖”三大攻略,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精析。
攻略一.结构简化
正本清源 (2010年9月高口笔译汉译英真题)
简化译法(按本意):solve the deeply-rooted problems
简化译法(按文章语境):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精析:
翻译中同学最容易产生的想法是对四字格进行“加法”,即语意叠加,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亭台楼阁”必须翻译为“pavilions, terraces
and
mansions”.但在翻译考试中,绝大部分的四字格不能采用加法原则,这也是翻译的难度所在:不仅考同学的词汇量,更多的是考同学的思维能力。在这里,“正本”=“清源”,所以在转化为英语时考生只需翻1/2的内容即可,这是种概括思维的能力。
攻略二.文化对等
柴米油盐(2010年3月高口笔译汉译英真题)
原句:吾辈凡夫,生存在功利社会,终日忙忙碌碌,为柴米油盐所困,……
1.直译法:farm woods, rice, cooking oil and salt
2.简化译法:daily necessities
3.文化对等译法:bread
精析直译法存在的问题:
1.语句累赘。如直译的话,原文中的“柴”必须译为 farm woods, 而非一般的woods;而“油”则需译为cooking
oil,而非一般的oil.这样不仅用词复杂,且在原文语境中会显得语句拖沓并大大破坏语句结构。
2.文化差异。古文描写的是古人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柴米油盐”在现代生活的含义已远远超过了字面含义,会引起西方人文化上的不理解:现代人会为“farm
woods” 所累?
简化译法存在的问题:
译为 daily necessities,这是一个高度的概括,准确简练,但相对过于简单,失去了原文的韵味。
文化对等译法的优势:
应该说,任何文化对等译法都是以简译法为基础的,即在对源语言(这里是中文)简化并解释之后,根据目标语言(这里是英文)的文化习惯,寻找相应的文化对等品。
西方人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被称为“daily
necessities”呢?大家如果往这个方向去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译法不唯一,“bread”是其中一种,因为“面包会有的”这句话源于西方,而bread-winner
(养家糊口的人)与family-raiser相比,也带有更多的文化色彩。
相比前两种译法,文化对等译法可以使译文更为地道、传神。
攻略三.逻辑解剖
重义轻利(2008年9月高口笔译汉译英真题)
attach importance to justice while shrugging off material gains
精析:
对于这类“四字格”,很多同学都有“and”控,尤其喜欢用
“and”进行联系。在这里,建议同学透过中文本身,对其隐含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层次的解剖,因为中文往往会省略逻辑词。这里隐含的逻辑关系是转折,因此while一词更符合英语的逻辑结构。
再比如“求同存异”(APEC四字合作方针)这个四字格,所体现的还是逻辑中的转折关系,因此必须翻译为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preserving differences. 这些例子在考题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逻辑层面是同学的普遍盲点,也希望通过精析为考生最终通过考试保驾护航,则余心甚慰。
本文作者/李锦森: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新东方上海学校优秀教师;2010世博会志愿者培训师;中高级口译考试阅卷考官;ICS
“Screen Talk”节目组特聘字幕校对;参与编著《中高级口译口试主题模板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