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部翻译证书综合能力考试中最困难的部分是综述写作,它在100分的总分中占据30分之多。综述写作的失败必然导致整个综合能力考试的失败。
所谓综述写作,就是听一段500字左右的文字,对它的大意进行归纳。它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归纳能力。逻辑归纳能力是口译必备的基本能力。本文将从听入、记录、整理、写作四个环节来提出一些综述写作的应试技巧,重点是听入部分。
一、听入
首先我们分析目前考过的试题:
1.美国虐待儿童致死案(2003年12月)
2.传媒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004年5月)
3.电视对美国社会的影响(2004年11月)
4.雪的危害及预防(2005年5月)
5.因特网的运用(2006年5月)
从上述的考题看,在题材上不具有规律性。出题者的随意性较大。2004年的两次考题明显是来自于同一本材料。2004年的填空考试则更为离谱,两次考试的填空题居然出自同一篇有关朝核六方会谈的新闻报道。但从听力材料的类型看,以完整的议论文为主,均十分完整地陈述了一个事件或一个现象,有着完整的主线。这也就为我们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在听入部分,我们首先要理解大意,抓文章的逻辑主线,抓主要信息点。切勿在听的过程中刻意追求细节,而损失大意。要勇于放弃一时听不懂的东西,关注后续信息综述写作的难点在于分辨信息点:哪些重要,哪些次要。考试评判的标准也是看考生是否能抓住主要信息点和次要信息点,
综述写作的优势听到的材料时间长,可以放弃的信息较多,特别是一些例子。前面听不懂的可以依据上下文来理解。缓冲的空间比较大。
什么是文章的主线?熟悉英文写作的人应该会注意到英文写作的模式化,即“开场-发展-结论”+“主题+论证+细节”。听者很好把握这样的思路。以2005年5月那篇《雪》一文来分析,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雪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分布,雪的危害和雪的预防。三部分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如果我们能从宏观上来理解这篇文章,那么写作的时候结构会十分清晰。
我把英语的不同文体分成以下几种逻辑主线:
时间顺序逻辑主线。常见于对事物以时间段发展变化的介绍类文章,有明确的时间点。每一个时间点代表了一个重要信息,很容易把握。
归纳介绍逻辑主线。这类从现象向结论归纳的逻辑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问题分析逻辑主线。这类从结论向下展开论述分析的文章在英文议论文中最为常见,容易把握。
新闻模式逻辑主线。新闻模式常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即新闻眼。然后按信息的重要性,由重要向次要逐步展开。
情节叙述逻辑主线。这种主线多见于故事类,较好把握。
有了对文章基本逻辑主线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大胆地去把握篇章。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信息点的外形特征,即一些基本逻辑词和短语:
顺序关系: 1、2、3,let me begin, let me close, one, another, before, after, then, finally, in addition
并列关系: and, while, meanwhile, at the same time,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反义词并列(good & bad,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whereas, nevertheless,
让步关系: al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
因果关系: so, because, thus, for, thanks to
解释关系: i.e., that is to say, which means,
条件关系: if, provided that, given that, in case of, unless
二、记录
笔记以记竖线即文章的主线为主,而不追求横线细节之完整,但要记数字。
三、整理
在写作前一定要根据笔记和记忆,理出原文的总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力求要点充实。要点就是主要得分点,它通常是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即主题句,反映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思想,段落中的其他文字都是在论述这个主要思想。但主题句不绝对是第一句,主题句的位置还可能出现在段落的最后。如果一个段落里还有分论点的话,那么这些分论点就是次要得分点。主要得分点和次要得分点构成了整个篇章的构架。
四、写作
由于笔记只是反映了文章的总体逻辑关系,我们是不可能记住原文的具体句子的,因此放弃原语写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整理出来的提纲,比较均匀地分配写作,把要点串连起来。当我们使用复合句写作能力不强的时候,我们用最简洁的主-谓-宾结构来构造每一句话。避免低级语法错误,如性别、时态、数、介词等。
综述写作考的是一个口译员把握逻辑要点的归纳能力。这种归纳能力也是我们一种至关重要的工作能力。(编辑:胡慧)
作者系北京新东方翻译课程教师,前国防部高级口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