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1

英伦摇滚:The Coral - Pass It On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36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809
发表于 2016-8-6 0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128hy7463417.jpg

30128hy7463417.jpg



The Coral - Pass It On
Every day I recognise
What's deceased and what's alive
But don't repeat what I just said
Until boulders turn to lead
Then all the tales will be told
Whilst you and I are in the cold
But don't think this is the end
Cos it's just begun my friend
And when it's done
And all this is gone
Just find the feeling pass it on
For every tear cried in shame
There'll be someone else to blame
And every crime that I commit
There'll be a punishement to fit
But I'd accept what's coming round
If I could only lose this sound
That's been ringing in my ears
And tormenting me for years
When it's done
And all this is gone
Just find the feeling pass it on
And when it's done
And all this is gone
Just find a feeling pass it on
Just find the feeling pass it on
Just find a feeling pass it on
Just find the feeling pass it on
老外教你听歌学英语  更多好听的英文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50
发表于 2016-8-6 0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物浦,静静的伫立在爱尔兰海的东岸,毗邻美丽的地中海。说起利物浦恐怕要追溯到16世纪前后了,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经济与贸易极度兴盛,而也是从那时起非洲大陆的黑奴漂洋过海,穿梭地中海,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国家的各个港口,而在当时“利物浦”则是非常显赫的港口之一。美国独立革命后世界经济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利坚,伴随着略显消沉的利物浦港口,一时间大不列颠沉寂了。 直到到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伟大的the beatles的出现以及所向披靡的利物浦球队使得这座老牌工业港口城市再一次为世人所熟知。
    上个世纪末的英国,以曼彻斯特与伦敦两座传统大城为中心向全世界批量出口着自己的音乐,然而那些“边缘军团”们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沉着细腻的表达着自己更为别样、细腻的音乐理念,比如以the coral为首的利物浦阵营。 比起同城几十年前的老大哥the beatles,虽然他们少了很多惊世骇俗的成分,却多了份腼腆与鬼马的气质,趣味横生的骚痒着人们的神经,以更加微妙的方式续写着利物浦神话。

    the coral(珊瑚),歌曲如名般的绚丽斑斓。 96年,6个不满15岁的毛头小孩却萌生了玩乐队的念头,直至2001年在NME的推荐下签在了sony旗下,从他们成军到真正走到台前,看似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然而在02年他们的处女作同名专辑发表时,这个乐队的平均年龄才不过18岁,而他们在音乐中的想象力也更是让人嫉妒。
    对于the coral的特性几乎是很难用三言两语就概括得了的。在保持着传统brtipop的粗糙感之余,他们的音乐呈现的更是一种软性成分,带着利物浦港口的潮湿,所有的器乐包括主唱的唱腔像一只身段柔软的水妖般灵动,歌曲的旋律充满了神秘的中东色彩。 如果可以用ph值来测量the coral的音乐,他们则呈现的是一种怡人的弱酸性,那个可以让人们的肌肤感受到最舒适的刻度。 如果你听了the coral的音乐,你一定还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却又描述不清,他们如同大熔炉般混合着太多的成分,在里边我们可以听到60、70年代的迷幻、 the stone roses青葱的吉他、super furry animals般的偏门…… 然而让我本能的联想到的还是那个和他们同样喜欢在鼓点和氛围上做文章的乐队the beta band,每一首曲子的鼓击都是那样赋有规律、清晰的被感知,充满了幽暗、潮湿、略显诡异的氛围,我想如果我在聆听几张triphop专辑后再去聆听 the coral,我会有他们的鼓击是电子声效般的错觉。 而the coral也同the beta band一样秉承了triphop乐的肌理,是在英伦乐队中少见的氛围高手,从02年的同名专辑起,他们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在乐坛打拼着。 02年的同名专辑、03年的magic and medicine、04年的nightfreak and the sons of becker,以及今年刚发行不久的the invisible invasion。

tc1909317.jpg

tc1909317.jpg

    经过4年的磨练,从新专辑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the coral的音乐更加细腻动听起来,主唱与和声的处理更是一种入口即化的顺滑的感觉。 因此很多人说the coral看似更加像是一支indie-pop乐队加上了点新迷幻的感觉,但我始终认为这种说法不免还是有点偏颇,阵阵爽劲的吉他刷弦与小段小段的 solo还是很具英伦特质的,只是the coral少了几分传统britpop那般让人热血沸腾的冲动,但却是波澜不惊的将人慢慢侵蚀。
    开场曲she sings the mourning,依旧是the coral标志性的颂经般念白的演唱方式,再配上怪异的吉他弄出来的声响,一种潮湿、幽暗的氛围迅速铺垫开来。 然而像so long ago、in the morning这样“干净”的曲目却在以往the coral的音乐中比较少见的,阳光灿烂的仿佛带你回到了the beatles及the beach boys那个年代。 something inside of me则是相对较中规中矩的一首曲目,赋有节奏感的吉他,唱腔也比较英式。 come home是专辑中较受推崇的一首曲目,依旧把玩着他们从来都非常擅长的氛围,结尾处在人声的铺垫下大段大段的吉他神经质的咆哮以及试验声响,还有迅速与下一首歌far from the crowd娴熟的乐章式的衔接,都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迷幻的、柔软的、让人浮想联翩的the coral以英伦另一种姿态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英伦的音乐理念。在britpop略显疲软、呈萎靡之势的今天,人们可能不禁又要问britpop的出路在哪里?也许,the coral并不足以代表或是引领一个新时代,但他们的别具一格的创意也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22:51 , Processed in 0.049728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