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网 发表于 2016-8-6 08:36:51

《环形使者》影评:上演“自我封环”对决


        2044年。时间旅行从被发明的一开始就属于非法,只有当黑帮社会组织想清理某个特定对象,又不愿意在此世界留下任何痕迹时,才会出动“环形使者”。他们专门负责处决那些被时间传送回彼世界的目标。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环形使者”,是因为他们最终必须杀死未来的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给未来主顾留下任何的麻烦——这个过程被称为“封环”。
        杀手乔是最年轻的环形使者,弹无虚发,然而当他想处决来自未来的自己时,却遭到老年乔的激烈反抗而失手。老年乔希望杀死未来封环计划中的关键人物——唤雨师,从而改变妻子的命运;青年乔在追杀过程中遇到了农场单亲妈妈莎拉,意外的成为了一对母子的保护人。两个版本的乔在这场改变未来(和现在)的豪赌中各出奇谋,上演了自我的巅峰对决。
        当我看到影片《环形使者》时,我一开始就琢磨什么是“环”。关于时间旅行这一点几乎没有什么新鲜内涵,本片的创意似乎不在这里。笔者以为,本片 “环”的概念,主要是因果循环,而非时空循环,更与平行世界无关。
        《环形使者》中文版预告片:
        http://static1.mtime.cn/static/flash/outplayer.swf?vid=41188&mid=142750&refurl=http://movie.mtime.com/142750/trailer/41188.html&title=环形使者 中文版预告片1
        老年乔被送回30年前,而青年乔要将其杀死,如果成功,则青年乔就能幸福生活30年,然后被送回过去给当年的自己杀死,然后继续生活、被送回杀死,再生活……循环往复,看似每一个小乔都老去,然后被自己杀死,但其实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因此乔的人生从此变成一个循环,因为杀人,所以被杀,再次杀人……这实际上是因果环。来自未来的老乔杀死了唤雨师的母亲,导致唤雨师走入歧途,在将来杀死老乔的妻子,但妻子被杀死恰恰是老乔要从未来回到现实世界杀死唤雨师的原因,最后的结果又成为了最初的原因,于是这几个事件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因果律变成了循环论证。
        而这样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显然不可能成立。我们都知道祖母悖论:你能否回到过去杀死你的祖母?如果你杀死了她,那根本就不会有你,再说,你又如何回到过去能杀死她呢?而本片的世界观恰恰颠覆这个悖论,因此产生了许多难以理解之处,而在现实世界,物理学家们表示:就算你真的回到了过去,也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因为历史本身阻止了你杀死你祖母的行动。
        因此,本片的悖论也就不能存在于现实世界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空循环,而是因果报应环——导演或者编剧将世界观环状化后产生的效果,其实这是编导的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只不过把它放到了现实世界的未来中去了,这种因果报应环其实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而不是未来。笔者感觉,编导驾驭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想要“自我封环”,但却上演了一幕英雄主义式的自杀版本,是一个天大败笔。本片虽然在描绘老乔的爱情与挣扎与小乔的斗争和觉醒方面很突出,但整体格局还不够大,前因后果交待不清,特效场面也比不上《黑客帝国》,笔者假设影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就是影片结局,小乔英雄主义式的自杀,给人不真实。如果结局换成唤雨师依旧走上了歧途,从宿命论和影片主题或许会更好,毕竟小乔这种英雄主义式的自杀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无法超越影片描述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一定要一个自我封环的胜利结尾,也至少应该着重刻画一下唤雨师对于小乔牺牲自己,力图拯救他和他母亲的内心感受,这个转变几乎没有刻画,完全是空白,如果不刻画,不交待,他又怎么能走上正道呢?“因”有了,“果”却没有了。
        第二是人物内心震撼不够大。影片对因果律崩坏和时间轴卷曲的描写还不够深入,不够科幻,由于时间和因果是人类理性极其依赖的两个范畴,一旦其发生变化,不同的物理世界属性将导致意识混乱,人们的思维和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必然极其巨大,甚至精神和心理的崩溃,但这一点影片表现得力度欠佳。
        第三点,也就是笔者深入思考的一点,那就是因果律的主旨。既然“环形使者”黑帮组织告诉你在30年后,你会从今天被送回过去,被自己杀死,为何你还会愿意加入该组织?因为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很古老的哲学命题:究竟是活得更长久还是活得更好?虽然很多人想都不用想会回答“活的更好”,但是一旦当你活好了,你就会想活得更久,而为了活得更久,你就要活的更好,于是这种生存欲望的无穷循环如何在人性中展开搏斗,对于这一点,影片编导的表述是苍白的,或者基本上没有适当的合理表述,这更是一大败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形使者》影评:上演“自我封环”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