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敦刻尔克大撤退(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4NTcyNDM2/v.swf
On June 4th, 1940, Dunkirk is evacuated.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were trapped on the beaches of Dunkirk in France after the sudden surrender by Belgium's King Leopold II, allowed Nazi panzer divisions to break the Allied front in late May of 1940. A massive naval evacuation was promptly improvised in which more than 338,000 were saved from death or capture. Virtually every ship available was pressed into service, these included fishing boats, paddle steamers, coasters, yachts, and lifeboats - manned by Navy Vets, merchant seaman, stevedores, civil servants, farmers and sea scouts. On June 4th, 1940, the withdrawal to England was complete. Rescued soldiers later formed the heart of a greater army destined to return to the European mainland.
点击进入参与历史上的今天节目>>>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代号:发电机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最终英国仍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大量的部队。
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虽然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在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历史背景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在此其间,英法两国只对德国对外交上予以谴责。这一期间被德国人称为"假战"或"奇怪的战争"。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其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这让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惟一希望。
关于"停止前进"的争论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战役过程
5月20日,德军装甲部队切断了的英法联军与其南翼法军的联系,英法联军三个集团军约四十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佛兰德地区。随后德军抵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联军被压缩在宽50公里的敦刻尔克周边滨海地区。 早在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开始提出撤退的可能性。英国开始准备从海上撤退,由海军制定组织撤退的计划,希望每天能撤退一万人。
等待撤退的英法联军5月26日英国海军下令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 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刻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阻止联军撤退,英国海军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较慢,5月27日只撤出了七千多人。 英国政府呼吁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调集了所有能抽调的军舰和民船,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甚至内河船只。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到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一后撤行动,5月28日敦刻尔克地区恶劣的天气,阻止了德军空袭,近一万七千人得以撤离。 撤退开始后,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军竭尽全力地坚守其东、西侧战线,以保持向海峡沿岸撤退的通道,并加紧部队登船工作,各式各样的小船充当摆渡,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德军投掷的炸弹在海边沙滩上爆炸威力大减。5月29日撤出四万七千人。5月30日雾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再次阻止了德军空袭,联军撤出五万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六万八千。敦刻尔克的包围圈逐步缩小,但德军无法阻止联军从海上撤走部队。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 尽管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6月1日仍有六万多人撤出。由于德军空袭和逼近敦刻尔克海滩的炮火,6月2日开始撤退利用夜间进行。其后三天联军利用暗夜的掩护每天将二万六千人撤往英国。 6月4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担任后卫来不及撤离的法国军队四万人被俘。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损失统计
被德国俘虏的英法联军士兵在撤退中英法联军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地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在撤退过程中,共出动861艘各型船,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炮火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被德军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这次海难事故比"泰坦尼克号"死亡人数还多。英国政府事后一直封锁信息,近年才得解密。
敦刻尔克撤退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他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
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撤退中的联军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在撤退的这几天中,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使得德国空军只在5月27日、5月29日下午和6月1日,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其余时间里,要么是3、5架飞机的小编队扰乱性空袭,要么干脆是没有出动。而海面上,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中,出人意料的是风平浪静,使英国很多内河船只都能加入到撤退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敦刻尔克松软的沙滩,德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减低。
首先是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特别是最后的后卫部队法军第1集团军,在明知自己已难以脱身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战斗,守住了阵地;英国空军的飞行员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掩护,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给予来袭德机以沉重打击;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以杰出的组织才能,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
进入小组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