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网 发表于 2016-8-4 10:45:50

历史上的今天:六日战争(视频)


       
        "http://www.tudou.com/v/K-jrBBns0Vo/v.swf
        On June 11th, 1967 - The Six-Day War ended.
        In June 1967, Israel felt menaced by a buildup of surrounding Arab forces and replied decisively by assaulting Egypt on the Sinai Peninsula, Syria on the Golan Heights, and Jordan on the West Bank. Virtually all Arab tanks and planes in those territories were destroyed in lightening-like attacks that left Israel victorious beyond all expectations. When the Six-Day war ended on June 11th, 1967, Israel had sudden control of territories 4 times its original size. But the true fruits of victory came in claiming the old city of Jerusalem from Jordan. Many wept while bent in prayer at the Wailing Wall. Said Moshe Dayan, "We have returned to the holiest of our holy places - never to depart again."
        点击进入参与历史上的今天节目>>>
       
       
               

enfour 发表于 2016-8-4 11:30:34


                六日战争 The Six-Day War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这次闪电战的主角是空军。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1967年6月11日:反以联盟在六天内崩溃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考虑到战前的力量对比是以色列8万面对埃及、叙利亚、约旦29.5万正规军,各式主要装备比例也多为1/2,再加上前苏联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个结局无疑显得有些荒诞。
       
                这场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之战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谈及这场战争时称,这场战争不过是1948年阿以冲突的延续。客观上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运动逐步取得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在战前传递出了"要毁灭以色列国"的声音。而以色列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埃、约、叙三国相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战争中取得了全胜,并由此改变了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中的地位,"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成为同地区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科恩教授的这一观点,颇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态发展表明,科恩所说的这个"现实"一直在遭遇不断的挑战。期间,除埃以、约以最终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旦河西岸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等,都由于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牵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遗留下来,成为后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叙以矛盾等问题久拖未决的障碍。   
       
                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战后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激化了以色列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个检查站,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人员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经济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巴民众对以色列占领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曾批准设立某些定居点的以副总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认,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伦等地建立定居点"是个错误"。此外,地区极端势力的抬头也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达成的和平协议三原则,这是以色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思这场战争,以色列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战争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进入小组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今天:六日战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