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网 发表于 2016-8-4 10:45:24

历史上的今天:4月17日马丁·路德被逐出教会(视频)


On April 17, 1521, Martin Luther is excommunicated.
Martin Luther, founder of the 16th Century Reformation and Protestantism, has remained a controversial figure in his native German homeland. Communists have labeled him a traitor to the peasants, and the Nazis tried to make much of his anti-Jewish writings. Luther, whose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became the German standard, was an ordained priest and Doctor of Theology. His 95 Theses attacking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s sales of indulgences brought him to Wurms, to confront the imperial diet and Kaiser Karl V. The diet dismissed him and the edict of Wurms stated that - his books are to be eradicated from human memory. On April 17, 1521, Luther was excommunicated, precipitating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点击进入参与历史上的今天节目>>>

enfive 发表于 2016-8-4 11:01:56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 在德国艾斯莱本逝世),本名Martin Luder,新教宗教改革的发起人。他本来是奥斯定会的教士、神学家和神学教授,本来他想避免教会的分裂来达到教会改革的目的。他的演说和写作天才以及他的令人尊重的为人使他的主张获得了很大的欢迎。他的改革终止了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独一地位。他翻译的路德圣经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翻译。
对路德而言,人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乃只有神的话--圣经。但圣经和神只对有信心的人说话,这信心也是上帝所赐的,不是人所能成就。路德认为世上只有一位神,乃是慈爱、公正、公义的神。祂超越一切人的理性,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路德说:如果人能理解祂,祂就不是上帝了。
家庭背景
马丁·路德生于德国艾斯莱本,父母原是勤俭的务农人家,但当时因社会商业方面开始发达了,并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故其父亲转而成为矿工,在父亲的积极努力下竟也自行当起了一个小矿主,后来上升为城市的议会会员。
路德被父亲送入一所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可在皇宫谋得一份差事。但就在此时他却正想着如何才能蒙上帝的喜悦呢?就在一次的暴风雪当中,在祷告中他经历了神的保守,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到修道院中当修士,完成了神学博士的学位。之后被派到威登堡任圣经教导的工作、思想更趋成熟,终于在1517年在上帝的带领下,为著赎罪券的争论,在教会界做了一件惊动宗教界的大事--宗教改革。
转向宗教改革:赦罪和九十五条论纲
路德在他当年去罗马时就已经结识到了天主教的忏悔习俗,他内心里反对这种做法。为了募捐来建造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教会发行赦罪书(赎罪券),只要缴一定的钱买赦罪书的人就可以将自己或已逝世的人的罪赦免了。"随着钱落入盒子里的声音,你的灵魂就升天了。"
1517年夏,路德看到一份美因茨大主教和枢机阿尔布雷希特·冯·勃兰登堡给到处游荡贩卖赦罪书的神父的一封信。该枢机主教想要用收入的部分来付他欠富格尔家族的债。该枢机主教向富格家族借了这笔钱来让他获得主教的地位,为此他遣送约翰·特泽尔途经维滕堡奔赴萨克森。1517年9月4日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他希望以此来引起他的神学教师同事们的神学讨论。一份这部最早的原文的逐字拷贝前不久在沃尔芬比特宫的图书馆中被发现。
但真正著名和引起宗教改革的是后来的另一份反对赦罪书的九十五条论纲。传说路德于10月31日将这份论纲钉到维腾贝格宫殿教堂的大门上。在这份论纲中他不反对天主教会收集钱的做法,而是反对其中反映出来的赦罪的教条。对路德来说贩卖赦罪书体现出了教会需要"从头到尾"进行一次根本的改革。他在这份论纲中没有直接攻击教宗,但他认为教宗的任务在于为所有教徒恳求神的怜悯。1518年路德又用简明的语言将他的论纲的宗旨和他的认为写成了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
罗马审判
1518年6月教廷命令路德赶赴罗马,他被控告为异端。但在开庭前对他的控告就被改为极端异端了。有人假造了他的论纲来诬蔑他。路德请求在德国境内受审,因为他身体欠佳,萨克森的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支持路德的请求。
这样一来路德案就添上了一重政治色彩:教宗利奥十世需要选帝侯的支持来让他欢心的候选人当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因此他于1518年8月同意路德的请求。枢机迦耶坦奉命在旦夕奥格斯堡的帝国大会上审问路德。1518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审问进行。路德不肯否认任何无法使用圣经证明其错误性的主张。迦耶坦因此认定路德是一个异教徒,他必须被交出。腓特烈三世依然拒绝。
1519年1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逝世,他指定其孙子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为其继承人。卡洛斯一世通过行贿手段当选为皇帝,称查理五世。查理五世本人在意大利有领地,因此教宗怕查理会包围他。利奥十世为了不把此时对他来说尤其重要的选帝侯的关系弄僵决定暂时把路德案放下来。他派人与腓特烈三世寻找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最后大家能够保证路德的沉默。
但就在此时因戈尔施塔特的一个神学家埃克与路德的一个来自维滕堡的教师同事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辩,埃克建立了一组论纲,但这组论纲完全是针对路德的。因此路德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从1519年7月4日到7月14日他参加了莱比锡争辩。埃克最后将整个冲突集中到教宗的权威的问题上。路德最后断论说教宗的权威从法学观点上来说只有400年的历史,从格拉蒂安的《教会法汇要》开始教宗才成为整个基督教的首领。
埃克说,这样就证明了路德与100年前被烧死的异端教徒扬·胡斯是一宗同脉的,而路德则谴责罗马教廷促成了东正教的分裂。他说即使康斯坦茨宗教会议的权威也不及圣经的权威。他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虽然解决了三教宗并存的问题,但没有解决教宗和宗教大会之间谁的权威更高的问题。在这个阐述中路德说:"即使宗教大会也可能犯错误。"这样他置每个人自己面对圣经的良心问题高于主教的共同的权威决定。这是路德与天主教会决裂的开始。
1519年6月26日查理五世当选为皇帝后教廷恢复了对路德的审判。迦耶坦再次无效地审问路德。1520年6月15日教宗发表文书,其中列举了41条没有上下文的、有时甚至于错误的路德论纲,对它不加理由和反驳地进行判决。路德被限令在60天内反悔,不然他将被革除教籍。
沃尔姆斯帝国大会
虽然如此,路德仍然将他1520年10月发表的文章《基督徒的自由》(De libertate christiana)奉献给教宗并呼吁教廷再次召开一次宗教大会。12月10日他终于与教廷决裂。在教廷下令焚烧他的书籍后他公开在维腾贝格的一座城门前焚烧了教宗的文件、一些经院哲学的书和宗教法。1521年1月3日他被革除教籍。
宗教改革的扩展
1520年的文章使得路德在全德国出名。在许多地方开始有宗教改革的呼声。这些宗教改革的心动最后导致了教会的分裂和信义宗的成立。路德本人不希望事情这样发展,他本来想要改革整个教会。
当1529年天主教议员在第二次施佩耶尔帝国大会上决定取消对新教徒的部分容忍时新教徒议员(五个贵族领地和14个帝国自由城市)提出抗议。马堡会议因圣餐争论与瑞士改革宗慈理绝裂。
在1530年的奥格斯堡帝国大会上新教议员获得了容忍他们的起草的奥格斯堡信条的目的,沃尔姆斯的命令失效。这样宗教改革得以在德国扩展和巩固。这是宗教改革的政治突破,它后来导致了反改教运动和三十年战争。
1535年完成加拉太书注释号称宗教改革大宪章。
1546年路德去逝。
宗教改革的特色
路德有别于天主教的信仰内容,就神学、圣礼及组织三方面有了革新。依序路德思想最具主要的创新,在神学上提出"唯独恩典"及"因信称义",新教在得救的问题上,否认天主教的"炼狱"对信徒的威吓与辖制,并以购买"赎罪券"的方式,来达到赎罪的陋规,路德坚持"唯独靠着神的恩典,只要相信祂就能称义"的教义;圣礼上己被简化剩"浸礼"及"主餐",否认天主教内许多繁复的仪式,在许多的节日中,除了保留复活节及圣诞节外,其余的都纳入主日礼拜内一并纪念;在组织上声明"圣经"才是最高权威及"信徒皆祭司"的观念,否认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为教会的首脑及最高权威,并反对罗马教宗的集权制、教阶制、及神职人员的任命制,主张圣经才是教会权威的最高依据,而人人也可以自由的阅读圣经,并直接的从神领受话语,及蒙拯救的应许。人人皆可担任圣职,神职人员也可结婚,必要时主里的信徒人人阶可为他人施行浸礼及主餐。


进入小组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今天:4月17日马丁·路德被逐出教会(视频)